张飞:务工青年的带头人
文∕葛建华 谭君文
两年前已听闻川籍商人张飞,可一直没机会零距离接触交流,每次耳边听到张飞这名字,不由得想起三国时桃园结义的莽“张飞”。 8月17日,记者顺利约访到张飞,谦和、知礼、热心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交谈中,张飞阐释敬天爱人、利己利他的思想境界正是当前时代的“精神食品”,也是他精彩人生的真实写照。
1990年高中毕业,张飞就开始外出自谋生路,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实业,而且还小有成就。如今,身为共青团四川省委驻广东工委新塘团委的首任书记、广东省四川商会纺织服装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直通车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飞不只是多了头衔和职位,而是多了责任和使命。
责任至上
作为共青团四川省委驻广东工委新塘团委的首任书记,张飞同志具有当代热血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乐于凝聚务工青年,勇担历史要务;具有时代所需的大局观念和前瞻意识,组织上相信他完全胜任团委书记这一神圣职责。
——共青团四川省委驻广东工委郑澎书记
自2010年5月1日,全国首个务工青年团工委在浙江玉环县诞生。随后,各地共青团委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8月16日,共青团四川省委驻广东工委新塘团委正式挂牌成立,张飞被推选为首任新塘团工委书记。
据专家介绍,就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2010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50多万人,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权威调查获悉,在外来务工青年中,41.9%的青年有较多业余时间,因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容易引发外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11.8%的青年经常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随着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务工人数增多,而就业难度日益加大,很多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做好务工青年组织、服务工作,已成了党和政府的当前要务。
广州市新塘镇,以“中国牛仔之乡”著称,享誉国内外,有外来务工人口30多万,其中务工青年10多万,川籍青年近万人。
采访时,张飞告诉记者,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新塘团工委于8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发展组建了24个支部、集中了两百多位川籍务工青年团员。他说,新塘团工委的成立,以发挥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成就青年并最终促进驻地和家乡经济发展建设为宗旨,让外来务工青年有组织、多凝聚、常学习、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儿。
8月16日上午,在广州市新塘镇政府礼堂会聚了川籍务工青年和邀请出席的嘉宾五百多人,隆重举行新塘团工委的成立暨“爱心传递,书香校园”的活动。会上,张飞激情发言:为了四川灾区的校园响起读书声、为了灾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点燃梦想,新塘团工委在筹备期间,就积极号召川籍及兄弟省的新塘务工青年为四川灾区校园捐款捐物。据透露,自8月11日至16日,新塘团工委各支部及个人捐款共计24.1620万元、捐物1万册新华字典。其中五万元捐给了舟曲灾区,其余善款、字典将全部用于四川灾区的校园和农村留守儿童。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张飞说,新塘团工委的成立,目的是让川渝籍务工青年出门在外有一个家,让外来青年融入当地环境,不给社会添乱。
仅仅为了打理自己的企业,张飞整日忙里忙外,就已经抽不开身了,出钱不说,就算是平时对务工青年的日常服务、组织,也让人劳心伤神。但是,为了新塘团工委的发展,尽管对共青团的工作还不是很熟悉,张飞誓言将此作为自己全心投入的工作。正如他所说:不为名利,只想为国家和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关爱无价
张飞同志担任广东省四川商会纺织服装分会常务副会长,是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他,团结乡邻,诚信经营,既赢得了新塘川籍老乡的亲近和信赖,也得到了当地人的尊重和支持。他,不仅自己富裕了,而且还帮助家族和朋友创富。他的精神,是我们旅粤川商学习的榜样;他的成就,是我们旅粤川商的骄傲和自豪!
——广东省四川商会纺织服装分会会长宋永太
8月17日上午,记者如约来到张飞的公司,在其公司门口除了标示着“直通车”公司名及其LOGO标志,还挂着两块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牌子“共青团四川省委驻广东省工作委员会新塘团委”。
记者赶到张飞办公室时,正好有两位老板在和他商谈生意合作事宜。张飞说,每天基本都是接待、应酬、洽谈公司业务,而现在又多了一项服务、凝聚川籍务工青年的工作。
认识张飞的人都称赞他豪爽、直性、讲情义,所以他朋友满天下、生意遍地开。对公司的员工更是关爱有加,据了解,在新塘,如果哪位货运司机能在一家公司或工厂干上一年已经算是“老员工”了,而在张飞的公司,有一位司机干了四年依然激情万丈,问司机为什么能在张飞公司做那么久不换工作?他回答说:“张老板人好,对我们就像兄弟,换工作容易,找对人很难啊!”
张飞告诉记者,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留住员工、留住人才,企业发展才有保障。他说,今年春节,很多工厂接到订单,而招不到工人,这是企业的悲哀啊!张飞17岁时,就开始外出谋生,做过学徒、摆过地摊、开过档铺,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起来,对员工的辛劳艰苦深有感受。
在张飞另一家公司——鑫缔豪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为了让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他花了巨资添置了车间的通风系统,尽管是炎炎酷夏,车间里依然凉风习习。张飞说,老板给多少工资,员工永远不满足。只有以心换心,才能把人留住。
自1993年以来,张飞一直从事服装批发贸易生意。刚开始,在云南昆明开档铺批发服装,同时在广州新塘也开有布行,期间常常往返于昆明和新塘两地。2005年,张飞毅然关掉经营红火的昆明店铺,全力以赴投入新塘牛仔服装产业。“放弃昆明赚钱的生意不做,偏要跑到新塘办厂,前途未卜,家人很不理解甚至反对。”张飞说,当时他看好新塘的发展前景,对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已做了深入考察,认准的事儿,就要干到底!
而今,张飞拥有自己的公司、工厂,已经发展成为集纺织、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牛仔企业,并成功缔造了“怪魔鱼”、“红嘴鄂”两大品牌,产品销往国内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张飞昨天的决定,成就了他今天的业绩;而他今天的选择,一定会创造他明天的辉煌。
敬天爱人、利己利他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境界。张飞说,诚待合作伙伴、关爱企业员工,是事业做强做大的根本。我们富了,别忘了国家和社会,公益无偿,大爱无价。
孝道为先
我们家六个子女,张飞排行老五,从小贪玩爱耍,家人都以为他这辈子没出息!当年家里穷,又没钱送他读大学。改革开放政策好啊,张飞做生意赚了钱把我们老人都接到城市来生活了,要不是他争气,今年家乡的水灾,我们可能就被淹啰!
——张飞的父母
1972年,伟人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迎来了一位小生命张飞,因为他个头不高,为人诚实,90年代中,在云南开远市做调味品生意时,当地人都称他为“小四川”。
谈起当年刚出道谋生时,张飞至今还记忆犹新。他说,17岁高中毕业就离家外出,人生第一份工是到云南做裁缝学徒,当时学徒每个月只有1元工钱,一年下来只挣了12元,连回家过春节的路费(80元)都赚不够。期间,因为工钱太低,工人们被迫罢工。因罢工没事做,为了生活,张飞就开始卖菜,每把菜进价5分,售价8分,卖了近一个月,他就赚了10多元,相当于做学徒一年的工钱。季节性蔬菜一过,又逢当地桔子上市的旺季,张飞攥着卖菜积攒下来的40多元,又开始做起了桔子生意,因资金不够,他每次只能批发一箱(40元∕箱),卖完了再去批发,这样来回,每天就可以挣几十元,卖了几个月桔子,他就积蓄了近5000元。
做生意尝到了甜头,张飞再也没有回去当裁缝学徒了。后来转做调味品的零售生意,因为他人缘好,物鲜价廉,在当地形成了习惯口碑:买调味品,就去找“小四川”(张飞当时的代名词)。两、三年后,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怀揣着卖调味品赚来的几万元,又折回服装行业,做起了倒卖服装的小老板,至今都没改行,而且越做越大。
俗话说:百事孝为先。身边的人都知道,张飞是个孝顺儿。他的父母亲已经70多岁,而今和张飞家人一起住在广州新塘。只要是直通车公司联谊活动或是张飞庆功典礼,他都会把父母亲请到现场。
8月16日,新塘团工委成立暨“爱心传递,书香校园”表彰大会上,记者有幸见到了张飞的父母并与两位老人同桌共进午餐。说起儿子张飞,两位老人喜上眉梢,溢于言表,用原生态的四川话与记者聊起了张飞的成长经历,让老人最开心的不是张飞今天有多少钱,而是他的孝心。母亲说,四川农村的好多年轻人,出来做生意赚了大把的钱,而把老人留在家里过日子,生活很不方便!今年广安发大水,农村的很多房屋、农田被水淹了,有的老人没及时救出来还被水冲啰!说起这些事,两位老人显得十分安然,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因为他们有一位孝顺儿子陪在身边。
张飞不仅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还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事业再忙,也没忘记孩子的教育,采访当天,他还不停地为小儿子联系家教老师。与他同舟共济的妻子一直是张飞感念和致谢的人,妻子不仅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担,还帮着张飞打理公司的所有内务。这次张飞当选新塘团工委首任书记,妻子一直他的幕后推手和精神支柱。正如他的妻子说,不支持自己老公,要支持哪个嘛!
人生风雨万里路,百尺竿头尽风流!张飞物质财富的积累,如他所说,还是比较顺利。而他精神食粮的丰富,乃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历练。责任、关爱、孝道,与其说是张飞的思想境界,不如说是他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