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正文
  • 车河模式:探索生态扶贫新范本,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径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1-11-11 13:08:25
  •   灵丘,一个神奇的地方。神仙所居之山,《楚辞·王褒〈九怀·蓄英〉》“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灵丘,一块创新的土地。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胡服骑射首提“改革”,国力昌盛。

      灵丘,一片革命的热土。抗战期间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灵丘,一方飞翔的宝地。中国黑鹳之乡坐落于此。

    九天玄数知识图表.jpg

      灵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全县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是大同市第一大县,山西省第四大县。全县辖3镇9乡255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土地总面积407.9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9万亩。

      灵丘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截至2018年底,全县15944户41202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未脱贫人口381户90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4%。

      灵丘县农业仍沿袭传统种植方式。全县耕地资源结构以旱坡地为主,耕地块小分散、坡度大、灌溉不便,大部分耕地“靠天吃饭”,易受灾害,种植业产量低且不稳定,粮食产量往往有减产50%的情况发生,群众增收困难。

      灵丘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空气质量好,二级以上天数年均330天以上。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矿物质丰富,所有出境断面地表水常年稳定在三类水标准,水资源储量占大同市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3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灵丘县先后被评为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灵丘县有较长时间的农业生产史,精耕细作的自然农业模式与现代有机旱作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

      灵丘县位于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地带:北纬38°—39°地区,是水稻、小麦、玉米和小杂粮等优良农作物的重要产地,是抵御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物种和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宝库。

      灵丘县矿产资源丰富,有各种金属、非金属12大类40多个品种,其中金、银、铜、铁、锰、铅、锌和珍珠岩、沸石等储量可观。同时,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私挖乱采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

      由于经济发展受限、群众增收困难,同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从2013年开始,灵丘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有机农业、建设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实现就地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当地政府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城市建筑规划院先后编制了《山西灵丘有机农业园区实施规划(2013—2030年)》和《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总体规划》,选择南山区四乡一镇(红石塄乡、上寨镇、下关乡、独峪乡、白崖台乡),规划建设1185平方公里的连片有机农业示范区和有机社区,统筹发展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和农文旅产业,把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统一纳入生态扶贫范畴,生产与生活同步,保护与开发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擘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山西少雨缺水,保护生态、节水发展是农业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原农业部、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制定《生态扶贫工作方案》,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选择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市场相对稳定的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其中,生态旅游业、特色林产业和特色种养业将是重点发展领域。

      山西省政府和大同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灵丘县委县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灵丘县“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有机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文件均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政策支持。

      近几年,灵丘县先后编制了《灵丘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及六个专项规划,《灵丘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等县级总体统筹发展规划20余项,编制了《贫困村提升改造工程景观设计》《美丽乡村集中连片建设规划》和针对各村的《乡村环境整治规划设计》100多项,基本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全域规划和政策体系。

      通过一年一度的“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邀请日本、瑞典、德国等国外专家学者和中国农大、中规院、易兰国际、上海合乐、浙江泛城等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共同研讨规划,完成了《灵丘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灵丘县唐河湿地公园规划》《灵丘县平型关军事文化园规划》以及由平型关智库编制的《柳科乡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乡镇规划、《长城脚下 存孝故里》《长城脚下 皇庄腰站》《石矾药谷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

      8年来,在这场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供了基层实践样板和范型的中国特色有机农业实践中,灵兵县委、政府,上下车河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中国农业大学等学界力量,在历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上,向世界传递了他们的理念和智慧。

      重温这些先行者的声音,感受理性与奋斗的建设性力量!

      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

      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伴随大同有机农业发展,连续举办了七年,已成为探讨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与理念、方向与路径的重要论坛。近年来,大同市按照省委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坚持“打有机牌、走生态路”,将品牌建设贯穿于农业全产业链,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旱作良种攻关等八大工程,叫响“大同好粮”区域公共品牌,全市涌现出黄花、黄芪、杂粮、食用菌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为建设全国知名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

      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走过的七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灵丘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七年。七年来,灵丘坚持以全域有机创建为抓手,闯出了一条以良好生态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撑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全域有机化、全域景区化、全域绿色化为目标,以培育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基点,通过改革与规划,激活县域生态潜能和农村沉睡资源,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脱贫致富通道。七年来,灵丘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农业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全县绿色有机农业实现良好发展。伴随着车河论坛的一次次成功举办,灵丘有机农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从一个村的试点,到全域全产业链;从改造一个穷山沟,到建设国家有机农业公园;从零起步,到六十多种产品取得有机认证;从干部群众一无所知,到深度认可。2019年4月,灵丘正式退出贫困县,实现了从国定贫困县到“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的转变。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

      本次论坛以“有机农业与生态扶贫”为主题,研讨有机农业发展服务脱贫攻坚,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非常有意义。2013年以来,我校与大同市灵丘县开展了长期的农业科技合作;2018年,与大同市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三黄”等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在此基础上,我校进一步对接大同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落地,从战略规划到五大振兴的全面参与和创新试验示范工作,为大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国字号”大学应有的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以大同市为基础进行农业合作,从灵丘县起步,以有机农业发展为抓手,在车河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有机旱作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尤其是在车河村的探索过程中,年轻人不断回流,标志着乡村振兴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后以车河的发展模式作为基本点,中国农业大学希望在更多地方开展有机旱作农业实践,带动当地脱贫。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斗庆

      2014年迄今,中国大同车河有机论坛已经举办七届,它的影响力不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在逐年提升,它的现实意义早已超出了有机农业的范畴,在引领三农高质量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诸多方面,都将发挥显著的引领示范作用。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

      车河有机农业论坛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巩固、拓展前六届论坛的成果,在总结推广车河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面深入开展交流。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山西农业大学学科、人才、技术优势,积极配合大同市实施乡村振兴,在服务大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组织专家团队,推进协同创新。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一定会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开启新征程。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区主席周泽江

      有机农业就是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传统农业+创新思维+现代科技”新路子。发展有机农业,是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生态扶贫中也可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有机产品市场。1990—2000年,中国的有机产业是以出口为主,而从2000年开始,国内市场迅速发展。到现在中国有机产业的国内市场与出口市场比是9:1。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中国有机产业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反而更趋成熟。“车河模式”是有机农业在中国的探索实践,值得学习与推广。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

      汲取天地之能量的农业是天下大业,上接天气,下汲大地五行的植物生命,是与天地为一之生命系统。近代化学农业、石油农业兴起,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同时改变了原来基础上的生命观和宇宙观。按照化学农业、石油农业来认识,植物生命不由天地控制,是完全可以由人类发明的技术和工具进行任意控制的生命。这竟然就是近代以来形成的工业文明时代的天人对立观,也滥觞于农业实践中。100多年前,也正是在西方世界开始有人发起了有机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失去生命的工业化农业,重新走回到有生命的农业中。21世纪的人类,必须要完成这个回归,如果继续沿着让生命世界变成化合堆积物的农业路子走下去,人类将面临文明绝路。

      灵丘开展全域有机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是基于农业是天道的思维,通过八年的努力,成效显著,意义重大,势必在世界乡村复兴中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灵丘县委书记李润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机遇,着力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合一的有机旱作农业道路。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打造高标准有机旱作农业基地。立足打造面向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安全食品生产区的目标,强化政策、标准、技术、主体“四要素”支撑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健全支撑体系,提升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实现“三大突破”即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突破、在提质增效上有突破、在品牌创建上有突破为目标,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有机旱作技术+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三是持续创新驱动,探索农业农村全产业链新模式。突出有机和功能两大特色,与全域旅游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优质化、品牌化、全域化、效益化“五化”同步,打通农产品上下行渠道,培育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新动能。

      灵丘县人民政府县长张磊

      过去五年,我们转变观念激发活力,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引入社会资本,推广“政府+企业+农户”模式,试点建设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有机社区和田园综合体,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以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高标准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推出县域公共品牌“灵秀灵丘”,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不断取得突破。

      今后五年,重点推进农业高效发展,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全域有机化种养工程,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灵丘模式”。加快研发功能食品、药茶、保健品等,配套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农特产品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安全食品供应区。以农业“特”“优”战略为引领,完善有机旱作技术和生产机制,健全有机旱作标准体系。总结我县成功经验,为全市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模式,打造有机旱作农业标准示范县。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聚焦 | 千海金与大工科技园“喜结连理” 正式达
  • 国网阳谷县供电公司:开展物资质量监督讨论会
  • 诚•谦•和文化校服系列新品发布,派逊校服持续引领
  • 国网阳谷县供电公司:开展“质量强网·你我携手”国
  • 义乌又在把中国“兔”年味带给全世界华人!
  • 国网阳谷县供电公司:“严、细、实”三步曲
  • 义乌让进口贸易更简单 Chinagoods在进博会上发布
  • 2023年癸卯(兔)年天官赐福了——化太岁【开光天师福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