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7年的五一劳动节,天气有些闷热,42岁的我骑着自行车出了家门,准备干一件冒险的事——靠借来的14万元,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
这家企业后来成了娃哈哈。娃哈哈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创立至今已经34年。
娃哈哈创业史上的五件大事
娃哈哈创业路上有百般艰难,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改革开放为我们创造了大舞台、大机遇,每一次遇上困难,我们都能顺利克服,都会成为娃哈哈的一次巨大跃升。我们总结,娃哈哈创业史上,有几件大事非常关键。
一是白手起家,承包经营校办企业。
1987年,恰逢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对校办企业开展承包工作,招标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利润指标是4万元。那时候我已经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8年,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于是我主动招标认购任务,保证创利10万元。
大家都认为我在吹牛,创业初期的条件也确实十分艰苦,经销部连我在内一共3个人,每天代销利润微薄的棒冰、汽水、校簿、文具和中国花粉口服液。风里来雨里去忙活了一年,终于拿出了一份体面的成绩单:销售总额436万元,利润22万元,比创利指标超出了一倍多。
二是瞄准市场空白,开发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尽管那时候我们已经成为全国校办企业的佼佼者,但我认为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那时候我与学校接触比较多,看到不少孩子面黄肌瘦,一了解才知道很多独生子女因为偏食而产生了营养不良的问题。
一个想法在我脑子里逐渐成型:我们为什么不能生产一款适合儿童的营养液?于是我们请了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主任朱寿民教授研发一款开胃产品,并在营养学会会长于若木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召集了全国有名的营养学专家帮助审查配方工艺,终于开发出了中国第一支儿童营养液,我们起名为“娃哈哈”。
为了打开市场,我们用仅有的21万元做了广告。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娃哈哈营养液一炮而红、供不应求,仅3年就销售过亿,公司掘得了第一桶金。
三是小鱼吃大鱼,形成规模经营。
娃哈哈营养液销售火爆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产能不足的问题,亟须扩大生产规模。1991年,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娃哈哈以一个百人民营小厂,花8000万元兼并了有2000多名职工、500多名退休工人、资不抵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
这一改革举措不论是在杭罐厂内部还是在社会上都掀起了极大的舆论风波。这样的压力之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李泽民同志在《浙江日报》上公开表态支持我们,随后《杭州日报》等媒体也都纷纷撰文肯定这次兼并,将其定性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
兼并后,我们28天拉起一条生产线,百日之内让杭罐厂扭亏为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百日兼并”逐步扭转了社会影响,同时壮大了娃哈哈。可以说“小鱼吃大鱼”是娃哈哈走向规模经营的关键一步。
四是对口支援走向全国,实现“销地产、产地销”。
1994年全国支援三峡库区建设,浙江省政府要求我们去四川涪陵对口支援,开座谈会时我就表态同意兼并受淹的三家特困企业。后来实地考察才发现,厂区破破烂烂,员工人心涣散,我带去的二十几位中层干部没有一人赞成去涪陵投资。
但我认为东部支援西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既然已答应了亦不能反悔,因此我力排众议在涪陵建了厂。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下,1995年春节果奶车间投产,3个月即扭亏转盈。此后涪陵公司连年增长,跻身当时重庆工业五十强。我们在解决1000多户移民就业与安置问题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配套企业发展。
由于名声在外,很多贫困地区都来娃哈哈招商,政府也交给我们对口支援的任务,我们从此迈开了“西进北上”的步伐。如今娃哈哈已经在中西部17个省(区、市)的老少边穷地区投资了86亿元,建立了72家分公司,并全部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取得效益,成为当地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
娃哈哈在走向全国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实现了“销地产、产地销”,这与“联销体”模式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擎天双柱。
五是赢得达娃之争,进一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集团开始合资。在此后11年中,双方陆续在国内设立了39家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在我们中方的精心管理之下,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达能仅以1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就赚取了30多亿元的巨额利润,为此其一直对娃哈哈以及中方管理层赞赏有加。
但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达能在中国的其他项目效益不佳甚至亏损,便开始打起侵占娃哈哈利益的主意,提出要低价并购我们与其毫无关系的其他非合资企业。
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我们断然拒绝后,达能就采取种种手段对娃哈哈和我本人进行利诱和攻击。在看到诸多手段均不能使我们屈服之后,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在全球各地对娃哈哈和我本人提出几十个诉讼和仲裁。在社会舆论对我们不利的情况下,我们用事实证明自身没有搞同业竞争、没有滥用商标,真正违约的是达能,因而所有的诉讼均以我们完胜而结束。
2009年9月30日,娃哈哈和达能达成和解协议,达能按照合资公司原投资多少钱拿回多少钱,全部退出合资公司。至此,这一长达三年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合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因为公理和正义,娃哈哈最终赢得了这场“尊严之战”,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更加自信地参与国际竞争。
对商业的三个判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企业家来说,如何看清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个人对未来有三个判断:
第一、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经济发展应充满信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如今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这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无异于雪上加霜,令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对各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重大挑战。
从另一方面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而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国经济一枝独秀,GDP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第二、创新驱动发展,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也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如果脱实向虚,一味搞虚拟金融游戏,最后只剩下满地泡沫,经济衰退。
这几年来国内的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冲击确实很大,烧钱买流量的做法严重打乱了实体经济的价格体系。好在国家已经出手加强对平台经济的反垄断监管,相信接下来的市场环境将会更加健康有序。
企业家要沉下心来做实业,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我国从制造业“第一大国”迈向“第一强国”,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第三、食品饮料行业永远是朝阳行业,要从安全转向健康。
民以食为天,吃喝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食品饮料行业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最大的行业之一,而且永远是一个朝阳行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而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9%,饮料类增长14.0%,烟酒类增长5.4%。由此可见,尽管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持续萎靡,但食品饮料行业却逆势上扬,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老百姓对吃喝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更加青睐少盐、少糖、零脂、零卡路里的产品,因此食品饮料企业不仅要牢牢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更要朝着健康营养的方向转型,研发生产出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创新型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创立中华民族的世界品牌。
聚焦大健康产业,同时用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
基于我们对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判断,娃哈哈未来发展的方向,将聚焦大健康产业,同时用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近年来,针对老百姓高发的“亚健康”问题,娃哈哈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在继续立足主业发展的同时,产品从“安全”转向“健康”,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一方面,我们的饮料研发注重低糖、低脂、零糖、零脂;另一方面,我们依托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和科研实力,专门成立了现代生物工程研究所,把中医食疗传统理论和生物工程、现代提取等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健康产品,把吃出来的毛病吃回去,为改善国人的亚健康问题作出一份贡献。
二是用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
数字化推动了娃哈哈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使生产变得互联、智能、安全、绿色。娃哈哈先后设立了精密机械公司、机电研究院、智能机器人公司等研究机构,致力于智能化饮料生产线和智能装备产业化研究。
我们打造了中国第一条数字化与智能化饮料生产线,工人数由18人缩减为3—4人,人员劳动负荷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确保产品100%合格。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能源效率和机械效率,更加绿色环保。
未来,娃哈哈将立足主业,以产业数字化为手段,开发面向全行业的高端自动化装备、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希望能对传统食品饮料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弘扬企业家精神
推动共同富裕
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构建者,企业家的价值观亦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找准企业家方位,不仅决定了一个人、一家企业的前途,也事关国家发展的质量。
我们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是党给了我们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改变了我们的人生,因此民营企业家要饮水思源,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一方面,要让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提高员工收入、增加员工福利,特别是要增强一线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要不断投资,进行产业扶贫,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培育“造血”功能,创造就业岗位、创造发展平台、创造税收,让更多人通过勤奋劳动致富,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