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付波
作为年轻创业公司,木木西里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初创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我将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整理出来,希望给年轻的创业者们一些借鉴与参考。
战略架构:谋定而后动、路径要清晰
想实现更快的发展,要在战略上下足功夫,谋定而后动:围绕战略构建匹配的组织结构,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整合利用资源实现业务增长,从而将课堂中的战略管理理论落地到企业才是关键。
木木西里的发展战略可以表述为“服务-解决方案-平台化-基础研发”,这属于计划型战略的范畴。
从成立之初,木木西里一直按照此战略路线向前发展。在公司初创时期以及2016互联网创业泡沫中,木木西里坚持初心、顶住压力、经住诱惑,将公司基础建设打牢并平稳度过创业困难期。
另外,公司先建渠道再做产品的战略,也规避了与进口仪器设备厂家的正面竞争,扬长避短,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团队搭建:互补、互信、定位清晰
彼此互补、相互信任的初创团队是排除困境,向着最大化目标发展的必要保障。寻找合伙人、招聘第一批员工时,要考量人员是否互补。
创业初期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人员要尽可能保障能力的互补性,尽量规避个人能力、擅长领域的重叠。这样,就要求每个人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或者多项工作,都要具有独立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团队要相互信任又要角色清晰。《中国合伙人》里讲“不要跟最好的朋友开公司”,这一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木木西里联合创始人中的六位山大校友,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创始人之间非常清楚彼此的行事习惯,遇到分歧、碰到困难、制定决策时,不会产生不必要的不信任,把精力全部集中于解决事情本身上,规避了很多麻烦。
但是,团队也要有比较清晰的角色意识,将工作和生活分清楚,要有明确和严格的决策机制,确保CEO的权威,不能让个人感情成为沟通和决策的障碍。
要平衡好多面手成员与专家成员的关系:创业初期往往需要团队成员是多面手,而随着业务成熟则需要引入擅长特定工作的专家成员。但什么时候引入?怎么平衡两类人员的碰撞?
这些是每一家创业公司都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木木西里是花了一年时间,通过“体系梳理+过程监管+多面手融入专家”的方式解决的。只要每人根据公司发展状态明确个人定位,将团队中的多面手转变成单一事物的“专家”也并不是难事。
组织能力:发挥团队整体创造力
合适的组织能力可以激发团队整体创造力,保障战略落地。创业团队成立时间短,很难沉淀出系统化的组织能力,那就可以选择在一套成熟的体系框架下,梳理出适合公司的组织能力成长体系。
木木西里就是借鉴杨国安教授的“组织能力杨三角”,用了三个季度梳理出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员工治理”构成的组织能力体系。
梳理过程也是对人员和制度的一次盘点。例如,招聘了哪些类型的员工?哪些人在公司里获得了成功?哪些员工与公司的发展同步?这些人的特征是?
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发掘明星员工和人员缺口。确定了组织能力后,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能量。
木木西里团队的经验是,要把组织能力衍生出来的能力要求、工作方式的核心原则等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每个成员非常清晰、准确地理解,确保成员参考这些原则也能做出和创始人类似的决策,保障公司战略能落地。
文化塑造:用90后的思维管理90后
文化与价值观影响企业内部运转和对外的形象表现。公司文化与价值观的构建和确定要谨慎。如果没有时间的沉淀,仓促制定的价值观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困境。
木木西里就经历过这样的危机。
2017年木木西里首次招聘9位应届毕业生,三个月岗前培训结束后离职了7人,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打击。
为此,我特意回济南向我的导师刘冰教授讨教应对之策。
刘老师分析说,木木西里前期的文化是根据创始团队情况而定的,公司招聘的应届生都是95后,他们对职业文化的认同感跟80后差异很大,建议阅读《轻有力-用90后的思维管理90后》,对公司管理和文化做调整,加入更年轻的元素,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创业者公司员工年龄或者性格跟管理者差别很大,就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运营:成熟方法论的本地化实践
创业公司常面临变化与调整,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方法论的支撑。在这方面,我和我的团队做过很多探索。
新项目开始运营前,深入了解该类项目运营的成熟方法论,并根据业务现状进行实践调整,这会帮助企业快速达到跟新业务相适应的运营节奏,验证业务价值后再招聘有经验的专家参与运营。
通过标准运营流程和方法论让团队长期处于“工作沉浸状态”。要把“核心工作的标准流程是什么”“决策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内容理清,并让团队成员十分明确,以帮助他们参照标准可以做出80%的决策。这样的工作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快速适应各种不可预知的挑战,沉浸于工作中而不被没必要的汇报请示打断,工作效率会成倍增加。
运营过程中,不要陷入虚荣指标的陷阱,要明确真正能反映业务发展健康状态以及客户认可度的北极星指标,并聚焦于业务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业务增长期,厘清核心业务是市场密集型还是销售密集型后,再定业务增长策略和推广策略。如果是销售密集型的,产品依靠销售,那么应该以销售团队为主导,市场及运营团队作为辅助的增长策略,那就不用急于搭建市场团队,把预算投放在销售队伍的搭建上。
反之亦然。
创业者心智:
敏感、韧性、专注、积累
创业者个人的心智准备非常重要。
保持好奇与敏感,在校期间可以不去做创业的实践,但是一定要进行思维训练,广泛涉猎,敏感地洞察行业规律,敢于试错与尝试。要培养强劲的韧性,创业过程永远比想象的困难,耐住寂寞,承受住压力,靠自己的韧性去解决困难,在任何时候不要失去理性的判断,掌握能够快速从错误和危机中恢复过来的有效方法。
聚焦与专注,聚焦于一件事远优于雨露均沾,能够集中精力把一件事做完美是创业者必备的素养;必须在高压情况下做到专注,不受外界干扰和内心情绪的影响,无论是取得成就欣喜异常,还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时都要保持专注。
要有持续积累的定力。建议选择创业方向后,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一些行业积累再创业。毕业初期是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精力饱满,可塑性强。
这个阶段要积极寻找注重人才培养的公司,不断学习,吃苦耐劳,用最短时间成为公司优秀的员工,进而了解行业状况、企业运营模式,积累人脉、搭建多样性的团队,再谋求发展。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