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从五千年前走来,每件玉器、每片陶器、每捧泥土都记录着这段历史的过往。
良渚博物院作为良渚的收藏者、研究者、保护者、传承者,在全方位讲述、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也致力于传统音乐的发扬与传播,让优秀的传统音乐在良渚汇聚,在高雅别致的场所中呈现艺术家们的灵感,“良·雅·集”这样一场视觉盛宴应运而生。
去年中秋夜,良渚博物院邀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读者,参与到首场“良·雅·集”中,赏月、听音、忆古今。今年,活动升级了。
9月19日晚,良渚博物院将迎来“良·雅·集”中秋音乐会(2021)。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音乐种类、演出嘉宾、曲目将逐步揭晓。
今天介绍第四幕,古琴与斫琴。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古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等典籍,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琴”类乐器实物,在湖北枣阳郭家庙春秋早期的曾国墓葬中发现,距今2700年。
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形制至迟到汉代已经发展完备,其演奏艺术与风格经历代琴人及文人的创造而不断完善,一直延续至今。
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曾侯乙墓十弦琴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遗存丰富,并在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琴曲等方面有着全方位的记载。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背面)
琴、棋、书、画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整体素质的具体显现。
琴居四艺之首,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并影响了中国书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境界。
古琴被中国历代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为其吟唱时的伴奏乐器,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典故,如高山流水、嵇康与广陵散、人琴俱亡等。
东晋·顾恺之(传)《斫琴图》(局部)中描绘了制作古琴的场景
这次音乐会,我们特别请到了斫琴师杨岚,为大家演奏古琴曲一首。
杨岚是一位斫琴师,隐居于杭州市郊。
斗室之中,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大部分空间都被与古琴有关的一切所占据。一年四季流转,他都沉浸于斫琴之中。出于对古琴的醉心与痴迷,他选择了以传统古法技艺斫琴作为自己一生的志趣。
制型、槽腹、合琴、髹漆、研磨、定徽、安足、上弦……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和琴进行深入的沟通。择一事,终一身,他用赤诚匠心传承着古老技艺。
杨岚不但精研斫琴,也是一位天分极高的古琴演奏者。他曾师从已故著名古琴演奏家成公亮先生,学习古琴演奏。在他的老师眼里,这位弟子虽非科班出生,是他众多弟子中的一个特例。杨岚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对古琴的却有着丰富的理解和表现。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