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红霞 尚婷 华北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高校开始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形成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高效融合的机制,满足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人才需求。但是,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宗旨、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就此问题,笔者根据相关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一个扼要的分享。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GJJG348);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GJXH2019-39);华北科技学院《组织行为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编号:01010403-2084);几个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以下共性问题存在于各相关高校在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融合实践中:
一、创新教育未能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部分高校目前还缺乏全局意识,没有从顶层设计出发将创业教育纳入培养方案的全过程,没有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比较滞后,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素质的培育。
二、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目前,在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有的高校仅限于在本科生中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没有专、创融合的系统化配套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过程相对比较独立,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也没有实现紧密结合。在专业课程中虽然也提出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受学时和学校教学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能结合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课程部分设置和体现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而影响专创融合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育。在各高校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大批量合格的老师执教才能完成任务。目前,专职创新创业教师严重短缺,各高校除了依靠部分兼职教师补充外,只能将原本应开展小班授课的课程改成三个、四个甚至五个班合班授课。大班授课受人数和场地等因素限制,导致很多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同时,目前的专职教师中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背景丰富,但实践经验和实战经验缺乏,不能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影响专、创融合教学的有序开展。
四、双创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在不同学校,双创教育归属不同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有的高校设在招生就业处,有的高校设在学生工作处,而专业教学则由教务处来归口管理。两个不同部门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导致创业教育和专业教学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同时,不同部门为了提高本部门的工作业绩,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跟专业教育的分化。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原则和措施
就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华北科技学院校级规划类教研项目,利用虚拟实验项目进行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编号:HKJYGH201303)课题组提出了一些改进和优化建议。
一是要体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原则。
首先是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坚持需求为导向,重点培育关键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强化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已成为一些高校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还要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围绕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和水平。
其次是尊重差异化成长原则。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成长原则,提升教育的包容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潜质。创业教育可以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直接融合,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与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点,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发展路径。
二是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一些必要措施。
首先是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各高校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成立学校、院、系三层管理机构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项目体系,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进行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把创业教育全程、不间断地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比如,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通识性创业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创建创新创业素养培育模块,丰富其创新创业知识;大三大四设置创新创业实践模块课程,充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
其次是优化体系内容,提升深度融合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学校要以专业教育为切入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优化工作,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从而提升深度融合发展的针对性。在教材选择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与专业教学有关的创新创业内容以及和创业专业有关的教材,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教师也可以结合实践训练的模式,达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目标。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方面,教师也可以结合理论课、实践课程优化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
其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形成多元化师资队伍。为了发挥教师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高校可以构建一支具备过硬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多元化教育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培育。在具体作法上可以由专业教师与创业教师分模块来共同教学,达到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学校也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强化培养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或者聘请优秀企业家、创业者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多方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其四是搭建双创平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搭建双创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丰富学生实践训练经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学校可以设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引导志同道合的学生在社群内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也可以采用外聘社会专家和创业指导教师举办讲座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专、创融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能力。其次,搭建双创融合比赛的平台,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运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形成项目原型,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实践训练中加强学生技能、创新性思维的培育,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最后,学校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形式,打造校内和校外双创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企业氛围进行创新创业,也可以让社会经验丰富的企业人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跟其专业相匹配的创新体验和创业模拟活动中,了解自身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其五是沟通协同,实现管理机制的融合。为有力推进专、创教育的深入融合,学校需要进行沟通协同,实现管理机制的有效融合。目前专创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学校不仅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还要加强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同发展,通过各部门之间协同等形式,防止各自为政的现象出现。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制定有关专、创融合发展的制度与教学计划,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一体化发展等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为了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全过程,各高校必须明确其发展方向与改革目标,还要结合经济社会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和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