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正文
  • 法治背景下,高校加强法治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1-06-15 14:18:45
  •   文/厉潇   大连外国语大学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既表明了法治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向全党迈入法治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法治国家的建成与公民的法治素养有着很大关系,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时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什么是法治教育

    扑克牌.jpg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将全民普法提升到法治文化建设的高度,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而法治教育是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治教育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法治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对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专门讲解和引导,过于注重对学生道德、政治思想的教育,缺乏对法治精神的深度解读。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法治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固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此外,由于大学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教师无法顾及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将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讲解和分析上,使得课堂教育内容无法得到拓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对提升学生的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效果不明显。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意识,对学生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要针对学生特点,引导其对法治知识产生兴趣,由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很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采用法律讲座、模拟法庭等别开生面的形式,从而使得法治课堂结构体系不够完善,法治教育不能深入学生内心。

      没有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引导

      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时候,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引导,只是简单地开展自行出题或让学生背诵等较为机械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思维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性不强,教育质量无法提升。

      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课堂教育的时候,仅仅停留在法律知识层面,很少分析社会案例,也未从学生的角度更深入地讲解,导致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障碍,对课堂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还有一些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纪律性,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

      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育理念稍显落后,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与现代社会脱节,学生接受的法治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其无法更精准地理解法律的本质。

      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

      当下,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并不感兴趣,对法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也不是很高,获得感不强,出现这一问题主要与学生的认知有很大关系。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不足,使得学生忽略了法律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一些学生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得侵害人逍遥法外。

      例如,在高校发生过很多诈骗事件,一些学生在被诈骗之后没有意识到可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些学生迫于压力,甚至选择自杀。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尊法、守法,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可以通过加强法治方法的训练,养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习惯,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责任观念。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

      创新法治教育结构

      为了提高法治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对法治学习有更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法治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师可以通过观看法律相关的电影或者举办法律辩论会的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法律知识更加完善,使其法律基础更加牢固。在兴趣和爱好的指引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等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不仅可以丰富法治教育结构,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高校也可以联合当地法律专家举办法律讲座和论坛,学生借此机会可以与法律专家面对面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改变硬性的考核方式,采用诸如进入司法机构实习、旁听案例、参加法律宣讲、参与社会纠纷处理等,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案例中,设身处地感受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法治教育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宏观法治理念,通过分析日常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的内涵,从而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需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智能科技等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是公众接受信息方式的巨大转变,为了确保法治教学效果,教师可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如更好地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客户端等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比如,2020年6月26日,是第33个国际禁毒日,一款名为“禁毒精英,守护净土”的答题互动H5小游戏上线。上线当日,这个H5的浏览量就达到了1800万人次以上。诸如此类,只有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量身定制”的普法方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法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推动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是法治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根据Z世代的特点,实现从法治内容到技术手段的创新,使每位学生在法治学习上获得更多自主选择权,变被动学法为主动学法,让学生的法律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应当常态化,除课堂学习基础法律知识外,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大学生要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表率,带头树立崇高的法治信仰,在未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成为依法行事、依法办事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朱先春:企业创造高绩效的核心要素是人本动力
  • 刘青萍:引领世界500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陈俊长:以核心技术提升易司拓的行业领导力
  • 李 雄:资本运作者要保持行业领先的专业意识
  • 谢 琨:钱塘天誉“士族大宅”的创建者
  • 外贸风险管控要突出全过程信息识别与整合
  • 出口型企业要有效平衡电子商务的双重影响
  •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怎样避免成为“背锅侠”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