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卓樊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作为高校培养优秀学生的载体之一,社会实践活动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被各大高校作为提升学生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的主要抓手来推行,深受广大师生的肯定与欢迎。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开始逐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社团在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以其专业性、多样性、亲民性、新颖性等优势,逐渐成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团体的中流砥柱和组织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社会实践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关调研,并提出一些旨在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形态,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效益的可行性建议。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的普及,学生社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员提高专业学识、完善个人素养的优势日益突出。
当前,作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学生社团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各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快速增长,社团类型也逐渐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发展局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平均每所高校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数量达75个以上,平均参加社团的学生达5000人以上。
从社团种类来看,高校学生社团一般分为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志愿公益、自律互助以及其他类别。
从社团规模来看,各高校人数较多的学生社团类型主要为:文化体育、志愿服务及学术科技类。
从人员构成来看,学生社团主体成员为本科生,约占社团总人数的70%,其中以一二年级学生居多,占本科生人数的80%以上,而三四年级学生仅占20%不到。
从入社目的来看,出于培养个人兴趣的学生约占33%,出于学习相关知识的学生约占29%,出于扩大人际关系的学生约占24%,出于打发时间的学生约占5%,出于其他目的的学生占9%。
从活动形式来看,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以思想教育、文娱晚会、专业竞赛、公益走访这几类为主。
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不仅有助于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有助于丰富高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完善个人修养。
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学生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将课堂上所学内容灵活运用于实践中。这些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此外,多数高校通过推进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及组织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的学习,切实引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提升思想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综合素质过硬、思想觉悟较高的优秀人才。
社会实践活动的薄弱环节
各高校学生社团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向专业能力的持续转化,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例如:语言类社团通过组织会员到小学、中学教外语来丰富学生们的语言知识;兴趣类社团通过对舞蹈、歌曲、相声等一些传统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来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科技类社团通过展示高新科技成果来唤醒青年人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发现,在高校学生社团中有90%以上的学生社团组织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在这其中,仅有20%左右的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其宗旨或专业相关。
从活动频率来看,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均次数达3次/年。
从活动成员构成来看,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成员为一至二年级本科生,约占总体人数的85%,三四年级本科生分别占总体人数的10%和5%。
从活动目的来看,想锻炼实践能力的学生占27%,出于服务社会目的的学生占20%,想要扩大人际关系的学生占19%,仅将其当成毕业必修课程的学生约占21%,出于其他目的的学生占3%。
从活动内容来看,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类: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游览参观、专业实践、勤工助学及一些其他类别。其中,志愿服务类和游览参观类活动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选择,占活动总量的60%以上;社会调查类活动紧随其后,占18%;勤工助学类及专业实践类活动数量较少,仅占14%和6%。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发现,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频率较高,但参与活动的主体却比较单一,仅以一二年级本科生为主。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将社会实践活动当成毕业需要完成的课程去简单应付,草草了事。针对活动内容而言的调研发现,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类型较为丰富,但活动内容数量分布不够均衡,实用性、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数量较少。
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生社团缺少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体制。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受交通、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当遇到比较特殊的社会环境或地域文化时,高校学生社团由于缺乏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体制及相关条例,无法在短期内组织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常会出现缺乏具体实践目标和规划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社团在更深入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一些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际意义。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开始常态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但是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比较空泛,缺乏创新力度和实际意义。
三是高校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力度不足。多数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通过委派班干部或学生干部作为实践团队领导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运作机制未做出明文规定,许多学生社团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积极性,存在一些敷衍了事的现象。
优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建议
就学生社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改进和优化建议:
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体制。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与当地企业、学校等实践基地和单位进行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可根据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实际发展情况,完善有关社会实践的管理条例,并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一管理。
二是创新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社团社会活动内涵。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根据不同实践地点及不同实践受众的需要,提高实践活动创新力度,丰富活动内容。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彼此之间分享值得推广的组织经验和成功的社会实践案例。
三是完善社会实践活动评优制度。现阶段,各高校均已具备体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优制度,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评优时,可将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评优对象中。从活动成效、活动专业性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为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奖励机制,如:“学生社团十佳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十佳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等。
学生社团作为丰富高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重大使命,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社会实践中所占比重逐渐升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规范的体制出发,充分利用社会有效资源扩大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是当务之急。相信在社会、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越来越务实,不断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形态,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效益。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