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教育培训是一个巨大的领域,尤其在疫情以后,以在线教育为核心的k12培训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热点。很多投资者的涌入,让大家感觉到教育似乎要成为下一个电商、下一场团购大战,或者下一个摩拜、滴滴这样红火的市场。
是不是这样的状态呢?表面上看,是的,但实际上商业模型肯定不同。怎样才能够把教育这件事做好是我一直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教育的最终核心是好老师
孔子开创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培训班,那时候没有大学之道,没有政府审批,就在一个土堆上开始讲课,这种情况下还有3000弟子听孔子上课,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教育的最终核心是好的老师。
没有老师的世界就没有未来,没有好老师的世界就没有智慧,没有好老师就产生不了好学生。所以新东方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新东方老师好”。
但是,对于当今培训教育行业而言,这么多人投身其中,甚至把身家性命砸进去,最重要的原因绝不是教育的初心,而是资本、科技、人才和模式。
资本
资本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很多人认为培训教育领域的钱容易赚,是因为这是家长的刚需,家长愿意为了孩子掏钱,现在突然发现,那些资本拥有者也愿意掏钱。仅2020年进入教育领域的投资已经达到150亿美元,相当于1000亿元人民币,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都没有这么多。
有钱当然要花钱,怎么花?讲教育的故事。所以,教育的故事越长越大。最终我们发现,教育工作者们并没有享受到红利,所有的红利都由互联网巨头收入囊中。
现代消费的发展,资本金融起到了重大作用,每个人都想着怎样做出一个项目,怎么拿到投资人的钱,如何成为头部企业。很少有人去想,怎样为家庭和学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资本推动了教育的改变而不是变革。
科技
科技推动了教育变革,所有科技应用产业最密切的就是教育和医疗质量培育。此外,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已应用在教育领域并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改为:无边界、无时间。
所谓无边界,是指全世界的教育资源都可以共享,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听到北京老师上的课。无时间,是指不会再有固定的时间概念,零碎时间、完整时间、早上、中午、晚上都能学习。所以,科技给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变革。
人才
一个领域要改变肯定会遇到人才问题。原来的教育领域是没有科技人才的,一间教室一个黑板,老师拿着讲义走进去上课。随着科技含量增多,互动白板、投影仪、互动式教学、人工智能产品等,大量科技人才涌入教育领域。
人才进入的重要原因是资本推动。之前很难想象新东方能够有3000名程序员,因为在外界看来,教育领域不算科技领域,程序员优先选择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除了技术型人才,各种运营和管理人才也开始大量涌入教育行业。教育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只要能发展3个学生就可以称之为培训班,能发展30个学生就可以开始融资,发展300个学生就变成了大公司。
因此,懂教育的、不懂教育的人才,当前都在向教育方向靠拢,大家将之称为“互联网+教育”。最终能不能“+”对,没有人知道,但只要“+”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
教育领域未来会迎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会经历大浪淘沙和潮起潮落。最终,教育领域尤其教育培训领域,必然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领域。因为面对竞争,家长必然要选择最优秀的培训机构,所以教育培训市场永远会存在,只不过看谁能在这个市场上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模式
地面培训机构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开一家培训学校,有产品老师和教学地点,有学生来上课并愿意续费,之后将费用成本扣除还能有利润就可以了。即使现在地面机构的竞争已经无比激烈,获客成本依然比较低。
疫情之后,大家普遍担心在线教育会彻底消灭地面教育,这一点我从来不认同。10年前我就认为地面教育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我深刻地知道,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的过程,一定是学生和老师面对面地互相影响,才能达成全人教育的目的。
在线教育有没有未来
疫情之后,无数在线教育机构号称自己获得了几百万学生和几十亿元收入,但事实上这些大机构中并没有新东方,我也因此被打上了标签:俞敏洪在教育领域彻底过时、彻底落后了。
在线教育虽然火热,地面教育依然蓬勃发展。新东方在与多所大型在线教育机构竞争的格局下,跟2019年同期相比,学生人数仍有30%的增长。
尽管资本有时候会糊涂,但大部分情况下它的眼光很长远,资本选择了在线教育,这就说明在线教育有着不错的未来。但我想说的是,在线教育的未来一定不是直接将线下转移到线上,而是线下和线上都有良好的发展模式,也就是OMO模式。
在这一轮竞争中,在每个机构每年投入几十亿元抢占市场的情况下,新东方没有发声,为什么?因为我发现我怎么摆模型都有两件事情解决不了。
第一,获客成本下降不了。截至目前,基本所有机构的获客成本占比都占据一年学生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以大班模式为例,大班模式的获课成本平均3000-4000元一个学生,而一个学生一年能收到的总费用也是3000-4000元。
第二,在线教育,尤其是大班模式解决不了续班率的问题。教育培训机构呈现给外界的数据是续班率达到80%以上,有的甚至说90%了,也就是说100个中小学生听课后会有85个学生交正价课的学费。
我认为这一数据是为了给投资人看的。新东方用最厉害的老师反复试验,续班率只能达到70%左右,我相信业界的平均数据不会超过75%。
如果续报不超过70%,每续班一次学生就会流失25%,一年续报两次就会流失50%的学生。一边花费50%的招新费用,另一边又丢掉了50%的学生,这意味着一年以后学生交的所有费用将一分钱不剩,但机构还得支付老师工资、科研费用、产品研发费用、系统维护费用等。
所以,在线教育公司没有一家不亏本,如果收了20亿元,最后要花30亿元;收了30亿元,要花45亿元……这件事情能不能解决?能,不竞争就可以。这个市场已经被培育出来,只要不去想怎么把别的机构搞垮,自己一家独大。
培训教育是否能够
被一统天下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绝对标准化且只有一种开发方式的产品,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管你做多炫酷的PPT和互动产品,最终传递的人是老师。如果一个学校把所有老师培养成所说的每句话都必须一样的人,这个学校本身就失去了生命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在标准化之下个性化发展的过程。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部分是辅助教育,所以AI对教育有帮助,但不可能替代老师的地位。教育一直以来并且永远是人力密集型业务。
一定程度上,科技会帮助组织变大,但绝对不会最后一家独大冲破天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一家独大,永远会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新东方在培训领域算是比较大的机构,但在中国整个培训市场,新东方的市场份额并不是很高。没有谁能够把竞争对手彻底消灭,所以,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是老师、学生,是互动,是互动中的成长。
既然不能一统天下,在线教育机构拼命投入竞争,其实没有多大意义。我特别想建议所有在线教育机构坐下来谈一谈,别再以吸引资本为重点,把教学质量、教学产品做好,提高续班率,老师的质量不断提升,在线教育永远是一个特别稳定且健康的业务。
遗憾的是,现在的在线教育公司都要求100%增长,只要增长100%甚至200%,资本市场的投资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有发展前景,他们会不断投入,获得不断的增长。这种业务模式就像吃药一样,药不能停,最后的结果是越吃越虚弱。
我对新东方在线的要求很简单,少投入,降低获客成本,每年增长30%-50%。一是有活路,二是可以培训老师。这两条做好就可以细水长流。
教育领域是老百姓出钱买你提供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服务。我对新东方的要求除了提供好产品和好服务,还要让老百姓信任新东方,有信用传递。
虽然当下教育领域很热闹,但一定会退潮,退潮之后会留下什么呢?
培训教育已经被过度开发,形成了过度开发的需求,有些需求是被培养出来的。但要明白,这个市场有很多泡沫在其中,某种意义上是有伪需求的。资本退潮后,这部分伪需求一定会出现一地鸡毛的局面。
但新的教育模式,包括在线模式、OMO模式不会消失,他们会一直存在并趋于理性,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那时候,并购重组会进入高潮期,一同抱团取暖。
现在的产品和系统还比较粗糙,毕竟投入的时间太短。未来四五年,科技互联网结合的教育产品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最终一定会出现拥有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的公司。
教育培训机构如何生存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我们如何生存?
第一,如果能融到资,尽快融,因为现在还在最佳时期,等到资本对教育不感兴趣,融资就困难了。
第二,如果有现金要紧握在手,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要随便给互联网巨头交公粮。把手头的客户服务到最佳状态,客户培养好了,口碑相传,就会有更多的客户。
第三,迅速降低获客成本并提高续班率,最好的方式是靠口碑。我始终认为教育领域是口碑教育,口碑战胜一切,光靠广告是不管用的。
第四,不要求大求快,要求稳、求长远发展,提供家长和孩子真正喜欢的产品教学和服务。
高科技在教育领域永远取代不了人的核心地位,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一是优秀的产品体系;二是老师;三是客户,即家长和孩子;四是做教育一定要有成绩,不能忽悠;五是一定要记住初心,做教育是为了帮助孩子和家庭。
有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通俗地说就是,努力做正确的事,剩下的就交给老天。怎么做呢?
第一,做事和做人一样要有底线,没有底线可能短期会有利益,但绝对没有长久机会,所以说做教育一定要有底线。
第二,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大,但至少可以把事情做好。做教育一定要先考虑把事情做好,再考虑做大。
第三,人类的智商、敏锐程度和能力各不相同,不要强求自己,在够得着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做超出自己太高远的事情。
第四,要不断反思和训练自己,让自己的境界和格局更上一层楼。
第五,事业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可事业的意义。一个人活着必须要认可自身存在的意义,连意义都没有了,一切就都是空的。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