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正文
  • 学习张謇精神 实业兴邦有社会担当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1-02-27 13:00:01
  •   文/周德文  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寻找”张謇

      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正是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张謇毅然放弃功名仕途,选择了“实业救国”的担当路径。

      张謇一生创办了40多家企业、近400所学校,其品德、思想、事业、成就深为人们所敬仰,是“儒商”的典范,是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开拓者和先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药袋广告.jpg

      张謇大力倡导并践行“棉铁主义”,他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发展棉花生产,兴办大生纱厂,保护民生,抵抗外来经济侵略。此后大生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4个纱厂,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之后,张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还创办了油厂、面粉公司、肥皂厂、纸厂、电话公司等20多家企业,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产业,形成一个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地方工业体系,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张謇以兴办实业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积极创新  敢为天下先

      张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启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全新类型——“社会企业”。张謇堪称中国第一位社会企业家。

      张謇在南通的做法是综合性的,他不想消灭农村和农民而独成一己之事,而是“余毕生抱定村落主义”。张謇在南通的实践,推动了“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开拓了民营企业发展新格局。

      张謇创办的大生集团,在其存在的30年中,一直致力于对南通进行综合建设。张謇所追求的现代化并不是要把农民改造成市民,而是以社会企业为基础,实现南通城市与南通人民的整体现代化。

      与晚清众多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工业实体不同,张謇作为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注重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在发展实业的过程中提出了“棉铁主义”等符合当时工业经济规律的理念,并且在利用外资、开放发展上也有所主张。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今天,回望张謇的“实业报国”精神内涵和探索实践,以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就业优先、优化产业链和稳定供应链等理念创办优质企业,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目前,国内诸多领域所需的核心部件仍面临技术瓶颈,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短板,从业人员需要和当年的张謇一样付出心血与努力,才有望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企业家要敢于迈开步子大胆创新,激发团队活力,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勇于担当  坚持“实业报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张謇精神”留给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启示是,要坚持“实业兴国”,不能醉心于玩空手道、制造金融泡沫,成为操纵市场的金融寡头。张謇一开始办的就是社会企业,一开始追求的就是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性可持续发展之道。

      企业家精神包含经济创造和风险承担两方面。如果沉醉于泡沫经济,企业家基于风险承担追求利润,失去了经济创造这一经济发展之根本,这样的企业家精神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企业家,只会诞生大量成功的资本运作者和应对“泡沫”变化节奏的商人,在实体领域坚守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少,经济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归根结底,实体经济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实干才能兴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为企业家提供了更为宏阔的舞台,企业家要展现担当,起而行之,敢闯敢试、艰苦奋斗,以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创办一流企业,努力打造创新主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实现最大价值。

      在地化的全产业链是发展内循环经济的重要借鉴

      张謇在开办纱厂之后,又陆续创办垦牧公司以保障原料供应,创办轮船公司以保障物流运输,甚至通过油厂、皂厂、纸厂等系列工厂,发展起了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循环经济。

      这种理念在今天不仅不落伍,而且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内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极具借鉴意义。

      首先,大生公司的发展基础,是与农户家庭经济理性的结合。大生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公司+农户”,这种经营模式包含两方面:一是纱厂与小农家织直接合作;二是把土地整理之后租给棉农作为垦殖基地。这种模式把农业领域中的原料生产和纺织工业领域中的产业链经营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

      其次,这种产业结构保证了大生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农业没有独立出去,而是向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发掘当地农业的价值;农户传统“男耕女织”的土布纺织业保留下来,张謇的纱厂成为适合农户织布的中间平台。纱厂原材料的棉花是在自己的垦殖公司生产,纱线加工是在自己的工厂进行,后期的成布则是当地以户为单位的家庭纺织。

      大生在南通范围内完成产业链整合,一方面极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此外,其他诸如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各种不同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张謇都在南通当地整合,得以内部化处置外部性风险,在南通创造了一个在地化的全产业链。

      另一方面,在地化产业能够就地转化企业利润,优化本地一级市场。大生公司就地转化利润的实质是本地资源的资本化,纱厂收入完全回到本地,形成在地资源资本化模式,这是中国企业家首创的社会企业经营经验,张謇也因此实现利润就地转化带来的可持续性发展。他创办的教育、医疗、福利和公益事业,所有这些都是企业获得在地化综合性收益的表达。

      今天的社会企业,只要能够把所有经济门类装在一个体系内,几乎都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社会企业在地化发展模式,应该是张謇的企业能够经营30年的重要内在机制之一。当前,我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张謇的大生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如果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在一个体系里,内循环经济将有旺盛的生命力。

      综合思维  教育与产业相结合

      张謇主张:“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清末实业家的心态不是狭义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一个因救国、因危机而形成的非常宽广的胸怀和视野。张謇的伟大,正在于此。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提出“父实业,母教育”的理念。先是兴办实业,而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张謇把他从商的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在教育事业上,张謇一生为南通教育总计投资257万两白银,独自创办或参与创办师范、纺织、医学、农业等高等学校和职业、专科学校近400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

      张謇把发展教育和发展实业相结合,进行了不懈的实践。教育事业的成功依赖于实业,但同时教育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人才,进一步推进实业的发展。首先,以教育、实业、公益三位一体的模式推动近代化社区建设,优化投资经营环境;其次,贫困地方原本成本极低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就地实现资本化;第三,通过小农分散耕织与企业相对集约来扩大产业整体规模,形成“垦牧租佃+厂纱户织”;第四,多元化形成的产业链条和本地市场网络体系有效节约交易费用;第五,实业导向的多层次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就地转化为企业人力资源。

      实业、教育和慈善三位一体

      除此之外,张謇还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先驱人物。1905年,张謇在南通建造南通博物苑,《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博物馆志》都确认南通博物苑为中国第一个博物馆。

      1913年,张謇用他60岁寿辰时所得亲友贺礼馈赠,建造了南通第一所养老院,收容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1922年,用其70寿辰所得贺礼,再建一养老院。

      谈到创办养老院的原因,张謇说,“慈善事业,迷信者谓积阴功,沽名者谓博虚誉,鄙人却无此意,不过自己安乐,便想人家困苦,虽个人力量有限,不能普济,然救得一人,总觉心安一点。”1922年南通第三养老院如约建造。

      1906年,张謇建成育婴堂,专门收养弃婴和赤贫家庭的孩子,两年后收养婴儿多达1500人。育婴堂建成之时,张謇卖字筹钱,他还登报启事,为残废院和盲哑学校卖字筹钱。之后,他建医院,对赤贫者免收药金;开办贫民工厂,教授贫民子弟自谋生活;设立残废院,收留肢体残缺的乞丐;创办盲哑学校,担任第一任校长……

      有外籍人员到南通参观后,发现南通街头没有乞丐、醉鬼、流浪者,原因是,一则农工商企业吸收了绝大多数劳动力,二则孩子都有学可上,三则慈善机构收治了老弱病残群体。

      去世前一年,即1925年,20多年间张謇用在教育和慈善上的工资和分红,高达150多万两。

      张謇说:“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在他看来,实业、教育和慈善,三位一体,构成现代地方自治,也构成了“南通模式”。

      众生共同“致富”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企业家的地位不是来自财富排名,而是来自为社会创造财富及财富的担当,企业要利用财富资源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企业和企业家应当在解决这一关键制约因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生力军。

      一个现代化强国,必须有一批积极担当、以富民强国为已任的现代企业家,而不是一批为富不仁、攀比炫富的群体。这是企业家的定位与担当,也是企业家应有的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

      企业家的家国情怀:有“责任”有“担当”

      张謇一生追求爱国、救国、报国,其“父教育、母实业”“实业救国”的理念和亲身实践,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教育事业、公益事业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虽然时代不同,但当代企业家精神与张謇身上所展现的精神情怀是相通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梦想精神,历久而弥新,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力量。

      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不过是一个赚钱的机器。做事情的境界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同。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见贤思齐,继承和发扬张謇等老一辈企业家的爱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精神,苦练内功、勇于创新,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将企业战略融入到国家战略中,同时积极投身教育、公益、就业等民生事业,实现众生共同“致富”。

      今日之中国,已非百年前之中国;今日之民营企业,亦非百年前之民营企业。但今日之中国民营企业家、民族企业家的强国之志不能变,报国精神不能变。展望未来,民营企业家的精神里,依然需要有敬意、有敬畏,有情怀、有担当。只有心怀为国为民的责任感,才有像张謇一样在世人和后人面前有令人敬佩的存在感。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朱先春:企业创造高绩效的核心要素是人本动力
  • 刘青萍:引领世界500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陈俊长:以核心技术提升易司拓的行业领导力
  • 李 雄:资本运作者要保持行业领先的专业意识
  • 谢 琨:钱塘天誉“士族大宅”的创建者
  • 外贸风险管控要突出全过程信息识别与整合
  • 出口型企业要有效平衡电子商务的双重影响
  •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怎样避免成为“背锅侠”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