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理财>正文
  • 从口罩到咖啡、从蔬菜到汽车 还有什么是中石化不能卖的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0-05-24 11:57:12
  • 69845750500.jpg  

      文/金错刀   金错刀频道创始人

      这个时代,已经存在的同行不能再被称为竞争对手,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你永远都不知道对手会是谁。

      就说卖口罩,从雾霾受到重视的那天起,人们就公认3M。在疫情爆发后,3M口罩脱销,毕竟口罩只是3M诸多业务中的一个小分支。

      一夜之间,国内很多企业突然开始跨界生产口罩了:五菱、比亚迪等车企去做口罩;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做口罩;做文胸、内裤、家居用品等纺织类企业开始做口罩;做婴儿纸尿裤的也去做口罩了。

      这还不算,999感冒灵卖起了泡面,格力电器专门成立了医疗科技公司,做药的涉足食品行业,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却一股脑扎到医疗器械行业里。

      大半年前集体游走于死亡边缘的生鲜电商行业突然满血复活,但更让人吃惊的是,加油站开始卖菜了,店面铺得很多,菜卖得也挺火。向来只有油价上涨或下调时才会受车主们关注的中石化加油站火了。

      整个零售行业折腾了几年都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结果的事儿,在疫情中被一个加油站顺势找到了突破点。

      生鲜市场的“狼”来了?

      这次新冠疫情,给原本根本不能,也不敢奢望靠口罩存活下去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因此更应该看清一个现实:只要有需求,中国企业什么事都能迅速做起来并且做好,跨界并不难。

      中石化也和五菱、比亚迪等企业一样,在全国口罩紧缺的情况下,购入了11条口罩生产线并委托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生产。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中石化的加油站卖菜业务也开始了。根据其官宣的时间,几乎是与口罩生产线同步落实的,对于生鲜行业(无论是电商还是新零售)而言,中石化无疑是一个“搅局者”。

      中石化的菜由旗下的易捷便利店出售,易捷便利店有一个易捷加油APP,上面原本也有一些商品出售,在疫情爆发之后,又火速解锁了生鲜功能。

      除了可以在易捷加油APP上下单,由快递配送上门,按照订单时间可在当天或次日送达,还可以选择“配送到车”,用户在等待加油的过程中,加油站工作人员就能将订单菜品装好送到车辆的后备箱,全程与用户零接触。

      每一包蔬菜包都包含多种日常蔬菜,西红柿、豆角、胡萝卜、西兰花等,有的含有八九种蔬菜,有的多达十几种。十几斤的蔬菜,能满足一家人三天的需求。

      中石化还和生鲜电商合作。在杭州,与盒马鲜生合作,到中石化加油站加油的车主可以在易捷便利店买到盒马鲜生的蔬菜包。在北京,则有来自于小汤山、首农农场等专业蔬菜生产基地采摘的蔬菜。

      可以说,中石化把易捷便利店发挥到了极致,除了自营的一些蔬菜产品,还帮助地方农户销售因疫情滞销的农产品。

      虽然目前中石化的菜只在北京、杭州以及广西等地销售,但已经覆盖超过400个易捷便利店,即四百多个加油站,销量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已经从刚刚上线时的几百箱增加到三千多箱。

      和那些在生鲜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生鲜电商和新零售相比,中石化就是一个“新人”,这个“新人”的优势并不在于所有生鲜零售都依赖的供应链和冷链,它拥有很多生鲜零售商,甚至电商所不具备的网络资源:超过3万座加油站,超过2.7万个易捷便利店,只要中石化想做,每一个便利店都可以成为中石化的生鲜前置仓。2.7万个前置仓,无疑是目前国内最强大的前置仓网络,而且完全是自有的。

    24453750500.jpg

      中石化的数次跨界

      中石化卖菜,跨界不小,但对于中石化来说,这样的跨界并不算什么。中石化虽然不是行业里最先做跨界的,但也不是第一次了。

      中石化第一次跨界是开便利店——易捷便利店。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最早开始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有了修车业务,到了70年代,美国加油站开始有了便利店。

      2008年,中石化成立了易捷便利店。虽说只是便利店,但加油站的便利店在零售连锁圈子里算是个另类,完全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背靠中石化数万加油站形成的网络,易捷便利店是个典型的“富二代”。

      易捷便利店成立当年就实现了超过10亿元的营收,三年之后,易捷的收入超过80亿元。现在,易捷便利店的门店数量已经是中国第一,在中石化3万亿营收中,易捷便利店2018年销售额已经达到620亿元。

      中石化第二次跨界是卖咖啡——易捷咖啡。卖咖啡有点追风的感觉,但对于中石化而言,已经依托加油站网点建立了庞大的连锁便利店网络,卖咖啡其实顺理成章,完全不需要额外付出渠道成本。

      2018年,易捷便利店先是和瑞幸咖啡达成了合作关系,瑞幸入驻易捷便利店。到了2019年9月,易捷便利店已经发布了自有咖啡品牌“易捷咖啡”,还配合加油站场景做了三个系列的产品:黑白系列92号、时尚特饮95号、精品系列98号。

      名字很有意思,脑洞确实够大。虽然有人说中石化的易捷咖啡不大好喝,但毕竟人们喝咖啡的习惯已经被逐渐培养起来,而中石化拥有近3万的易捷连锁便利店,只要中石化想,易捷就能够成为国内最大的咖啡连锁,并且不需要烧钱培养用户。

      除了开便利店、卖咖啡,中石化也卖车了,并开了4S店,意在延伸加油站服务功能,向整车销售、售后服务以及综合汽车后市场进军。从口罩到咖啡、从蔬菜到汽车,还有什么是中石化不能卖的?

      不管卖什么,中石化都具备强大的先天优势。

      首先,不会缺钱。便利店是一个重资产行业,资金能力是关键。

      第二,买车虽然低频,但是给车加油绝对是高频。中石化掌握了当下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除了中石化的加油站及易捷便利店数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615亿辆,且每年还会以不慢的速度增加。

      这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流量池,而中石化的加油站,就拥有8000多万加油卡活跃用户,平均每天进站超过200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上也有8000多万粉丝,且加油站用户是具备较高忠诚度的。这将形成一个宝贵的数据集合。

      第三是场景。“加油站”与各行业形成了强烈的场景错位,且加油卡用户与加油站无疑是深度绑定的,其地位无法取代。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中石化才有底气玩出各种花样。如果中石化把每一样都往狠了做,恐怕任何一个行业巨头都很难与中石化的体量相抗衡。

      从建立自有品牌、区域直接采购、无人便利店到拼团、电商、O2O,以及与国内零售、互联网、物流和电商等领域的巨头合作,所有这些尝试似乎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成为中石化的支柱型业务,还需要继续寻找更加合适的突破点。

      从中石化卖菜学到了什么

      任何商业形式,最终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盈利。

      中石化有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就是盈利能力,哪怕它是世界500强第二名。过去几年,因为国际油价大跌,导致旗下油田业务持续5年亏损,直到2019年油田才实现账面盈利。

      作为能源行业,中石化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且自身经营成本也在增长。2018年,中石化经营费用全年高达28089亿元;2019年上半年,中石化净利润为313亿元,同比下跌24.7%。

      这样一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石化在非油业务方面接二连三发力了。只是,中石化的盈利能力需要提升。比如,便利店业务在中石化的全部营收中所占比例很小,且论营收,易捷的日均销售额在整个便利店行业里并不高,和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便利店巨头还相差很远。

      中石化卖菜再次验证了一句话:这个时代,你永远想不到对手会是谁。汽车行业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电动车越来越多,而造电动车的新势力,都不是传统车企,而是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

      对于生鲜行业而言,近几年起家的生鲜类企业很多,却都苦于流量红利的消退,加上供应链、渠道等限制,生存得很艰难。流量枯竭,找到出路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难题。

      问题的核心在于,红利期内,流量来找你;红利退去,你要去追流量,花大价钱买流量。这也是中石化卖菜给我们上的一堂课,涉足生鲜是中石化在疫情之下探索非油业务增收的一步妙招;开拓与盒马鲜生等生鲜新零售势力的合作关系,更是一个跨界流量挖掘,互相成就的好事。

      所以说,流量其实就在身边,跨界也好,跨行业合作也好,谁能打通不同流量池,推动不同流量的循环,将是红利后时代获取新增量、将存量变增量的有效解决方案。

      互联网时代的残酷,是再也没有什么井水不犯河水,也没有哪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只有一点,有“副业”的人才有更多转机,否则,你所谓的护城河、经验和积累,随时都可能被超越和打垮,无论你如何强大,总有一种危机适合你。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城建脉搏与居民出行工具的选择
  • 沿边口岸经济如何打通任督二脉
  • 学前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杠杆作用
  • 学习是反人性的,把学习体系改造为“以挑战为核心”
  • 三只松鼠营收超百亿的背后:销售收入不增长利润增长
  • 互联网行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还有机会吗
  • 三位一体,促进煤矿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
  • 村里小卖部的生意经:先赚人心再赚钱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