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禹忻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在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强化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国有企业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以更大力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创造潜能、发展动力。
完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
为确保三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国务院国资委特设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从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两个层面,全面铺开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各中央企业积极响应,纷纷成立了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以及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与此同时,各中央企业还将三项制度改革与劳动、人事、分配紧密结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探寻三项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和措施,以确保上级要求落地见效,能够指导并推动所属企业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谋划
近年来,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考核导向偏差、改革内容“有形无神”、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以及基层改革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各企业需要聚焦问题,加强系统谋划,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与核心竞争力。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明确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等内容。因此,三项制度改革旨在对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要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三项制度机制运行效率和深化改革成效等。
细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具体任务。在清晰目标的引领下,可以精心策划实施方案,细化具体任务以确保改革实效。例如,有些企业存在员工晋升路径不明确的问题,可采取制定“干部人才画像”等策略,精准识别与选拔干部;有些企业存在员工退出机制不清晰的问题,可以推行全员签订绩效合约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有些企业存在薪酬差距不明显的问题,可以赋予负责人更多的考核分配权,合理拉开同级人员的收入差距。
坚持分类推进,精准有效实施
开展三项制度改革工作,还应遵循“分类推进,精准有效”的核心原则,以推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首先,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改革策略。例如,对于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应重点优化治理结构、强化薪酬激励机制,并革新选人用人等方面的制度。对于具有公益性特点的国企,则应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积极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确保民生保障等工作扎实开展。
紧接着,要根据企业行业特性以及产业特征,量身制定“一企一策”改革方案,明确考核指标和激励政策,以此激发员工动力活力。具体而言,制造类企业应侧重于考核经济效益、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水平等指标,按照计件制发放工资,以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科技类企业可重点考核研发项目进展、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指标,对关键核心技术人员实行项目工资制,以激发科研人员动力活力;商贸类企业可重点考核新产品新业务、新业态的收入占比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通过实行提成工资制,鼓励销售人员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
坚持聚焦实际,确保工作有抓手
国有企业需要聚焦组织人事、劳动用工、收入分配三个方面精准施策,找准三项制度改革的核心领域和核心要义,力保各项改革举措“有抓手、可落地”。回顾2023年初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该会议明确提出要“构建完善全员新型经营责任制”。该制度自诞生之初,便以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为核心理念。因此,要想强化干部“能上能下”,则要持续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进一步细化优化“能下”的条件和方式,确保契约化和任期制制度有效落实,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提升管理效能。
“能进能出”要以全球引才为突破,因此,国有企业应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借助“人才驿站”、新型学徒制、协议工资制等创新政策,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为国有企业干事创业注入强劲动能。
至于“能增能减”,则要以健全精准灵活的正向激励机制为抓手。当前,三项制度改革已步入攻坚阶段,人才也被赋予了新使命。在新型经营责任制下,国有企业要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精准灵活的考核机制,通过实施差异化岗位管理与个性化绩效考核,确保收入分配机制精准灵活。同时,还要灵活运用中长期激励政策“工具箱”,重点激励科研人员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真正实现“薪酬与业绩贡献”,合理拉开内部薪酬差距。
坚持考核督导,定期跟踪落实
为了确保三项制度改革能够取得实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对改革工作的成果加以定期评估和总结。首先,应做到阶段评估与年度评估相结合,通过设立改革工作台账,采取双月或季度报告制,以此有效评估企业推动改革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连续性成效。同时,还要将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综合绩效考核内容中,以年度为周期开展考核评估,重点关注企业的活力提升与效益优化情况,以便有效反映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成果。其次,要坚持横向评估与纵向评估相结合,既进行监管企业与行业标杆的先进性对比,也分析企业自身取得发展进步的原因所在,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行业地位并取得突破。最后,应加大追责力度,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不力、工作敷衍、成效不佳的企业,特别是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企业负责人,严肃追究问责。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聚焦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激发国有企业人才活力的重要措施。三项制度改革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的公平竞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强化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改革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顺应企业发展与市场经济规律,持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为国有企业注入强劲动力,确保其市场主体地位。总体而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旨在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人才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