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正文
  • 视觉设计再造助力非遗IP营销“破圈”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4-06-09 14:25:43
  •   文/李庆阳韩国清州大学艺术学院王凯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理念的普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非遗IP)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营销推广。对非遗IP进行视觉设计再造,能建立品牌联想并增强文化认同,进而有效开发其商业价值,打破营销界限。在数字媒体时代,借助智能信息技术对非遗IP进行视觉再造,可实现跨界营销。这种合作为传统非遗文化的多维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推动了场景式和体验式营销的发展。通过综合营销策略,不断提升跨界合作的影响力,实现品牌与非遗IP的双赢,为传统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非遗IP视觉设计再造的价值

      通过视觉设计再造,将优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IP,结合现代审美和喜好,对其进行创意改造。这种改造为品牌增添了民族特色和匠心品质,获得了受众广泛认可,并提升了非遗IP的商业潜力。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具美感的生活产品和服务。

      同时,这也有助于拓宽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实现其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形态,是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现,反映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地域文化和群众审美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东方美学和审美观,彰显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国民认同感。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目前,通过视觉设计重塑非遗IP形象已成为主流趋势。这种设计使非遗IP的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受众大幅增长。为成功打造非遗IP新形象,设计者需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借助跨界品牌的影响力,更多人将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其当代传承,滋养民族精神。通常,跨界营销以非遗IP授权的方式进行,确保非遗协会、文博机构、非遗传承人与时俱进,持续创新文化传承形式,提升民族自信心。

      从当前非遗IP的传播现状来看,传播渠道缺乏有效创新,导致非遗IP的流量曝光度持续偏低。这一问题进而引发了非遗IP市场空间开发不足和当代传承人才匮乏等难题。IP作为非遗的动态载体,其传播应勇于探索更多创新途径。显然,通过视觉设计的重塑,民族品牌的传统元素可以得到更好的继承与传承,吸引更多人参与互动。同时,跨界营销能显著提升品牌文化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

      传统非遗IP与现代企业品牌的合作,能实现有效的跨界营销传播。非遗IP的工艺元素与品牌产品或服务体验紧密相连。通过重塑非遗的视觉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传统非遗产品IP的制作技艺,使其在品质和效果上优于同类产品。设计师从非遗中提炼文化元素,以此为基础进行视觉设计的再造,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了解和接触非遗的精神需求,推动非遗传播范围的扩大。这不仅能增强大众对传统非遗品牌的社会责任感,还能深化其文化认同感。

      通过重塑传统非遗IP的视觉设计,非遗IP能与跨界品牌形成战略合作,共同引领新潮流和时尚风向标,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品牌寻求合作。此类合作巧妙地将非遗IP的深厚美学底蕴与历经百年的工匠精神融入跨界品牌之中,不仅凸显了鲜明的国潮特色,还丰富了品牌的美学内涵,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客观地讲,跨界品牌借助传统非遗IP的文化底蕴与专业性,能有效提升其服务与产品的形象,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黏性。

      创新开发非遗IP的商业价值,有助于实现非遗IP资源的变现。非遗IP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仅具有高度辨识度,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能。传统非遗IP体现了前人在特定时代的劳动与生活智慧,其中所包含的精湛工艺是极佳的品牌背书,能使品牌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深入挖掘并创新开发非遗IP的商业价值,有望让更多消费者领略到非遗IP的独特魅力。同时,追求品质生活已成为新时代的时尚潮流,当传统非遗产品通过视觉设计的创新转型为IP文化消费品时,其视觉形象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壮大。

      重塑IP视觉设计,其广泛传播和价值变现能够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IP授权作为一种常见的跨界推广方式,通过非遗IP与品牌资源的有效结合,以及多媒体创新传播渠道的助力,能够充分发掘粉丝经济的潜力,实现IP象征价值的变现。总的来说,这种授权方式不仅为受众带来独特体验,还能创造可观的版权收益。

      通过合理利用数字媒体对非遗IP进行视觉设计重塑,能够有效拓宽非遗IP的盈利途径,并扩大其传播范围,使更多受众能够领略到非遗文化独特的内涵和民族精神。非遗IP的跨界营销不仅能增加其变现方式,还能有效促进IP文化产业链的延伸。

      视觉设计创新助力非遗IP“破圈”营销

      通过视觉设计再造,非遗IP能够实现市场传播的新突破。这本质上意味着打破了非遗文化传统领域的限制,探索了新的商业领域,从而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空间。具体来说,为了实现营销传播的破圈,非遗IP在视觉设计上需采取以下策略:

      深入挖掘并提炼非遗文化的精髓,从视觉具象和抽象两个角度对非遗IP进行设计再造。通过这一方式,传统的非遗IP能够融入跨界营销中,使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时俱进。视觉设计师需将非遗元素转化为精美的文化符号,并运用视觉艺术手法和现代、生动的设计语言加以呈现,以更好地与年轻一代互动。传统非遗文化不仅为视觉形象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和具象艺术元素,还提供了抽象的理念和古老的工艺等深层次内容。通过新创作的IP,品牌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和受众的关注。

      通常情况下,视觉形象设计师会运用简化和重新布局的手法,从非遗文化的具象元素中提炼IP,并进行创意设计。在设计中,他们突出主体,省略非关键细节,同时根据传统非遗文化的核心精髓进行结构上的创新,以适应各种传播媒介。此外,设计师还可以通过抽象造型,提炼出非遗IP的代表性元素,以展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不同于现代工业化产品,传统非遗作品的工艺复杂且精细,因此,非遗传承者身兼艺术家与匠人双重身份。在重塑非遗IP视觉设计时,应聚焦于其身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非遗传承者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是跨界传播中的核心抽象元素。在IP开发过程中,这些符号多通过IP形象等方式展现。视觉设计师可依托传统工艺美术,结合现代构图与艺术风格重塑非遗IP,实现商业与艺术的融合,既具象又抽象,为企业品牌增添独特的文化气息。

      为提升非遗IP的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应积极运用智能信息技术,构建专门的非遗IP运营管理平台。视觉设计的再造固然重要,但有效的运营管理同样不可或缺,它能确保非遗IP的跨界营销取得预期效果。

      在运营传统非遗IP版权时,我们应与非遗协会、独立设计师等开展多元合作,通过视觉设计重新诠释非遗IP的纹样、造型及文化符号,并建立非遗IP数据库。在保障版权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共享的非遗IP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各方按比例分享项目收益。此外,借助区块链智能合约,非遗IP运营管理平台能更稳定、精准、高效地进行结算,降低品牌方运用传统非遗IP的成本,使中小企业也能参与到非遗IP的跨界营销中,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该平台还可促成传播者与传承者之间的合作,将IP授权给特定品牌,为其提供非遗文化的有力支持。

      在探寻品牌与非遗IP的结合点时,要精选高契合度的营销对象。传统非遗IP在东方美学中地位显著,但并非所有产品品类都适合跨界合作。因此,品牌在跨界营销时,需考虑其文化理念、受众定位和视觉形象是否与非遗相契合。与传统美术类非遗合作前,应思考两点:一是是否需要借助品牌来推广非遗,二是目标受众是否需要重新定位。随后,通过调研了解受众共性和相关属性,以满足IP合作方的需求。最后,确定最佳品牌类型,并制定规划,确保跨界品牌合作成功。

      传统非遗IP是民族智慧与历史瑰宝的体现,完美展示了中国的艺术和审美。然而,由于非遗IP种类繁多,跨界合作需灵活应变。在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可再创造的非遗文化主要有刺绣、绘画、灯彩、雕刻、剪纸和塑造等九类,每类IP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2021年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合作,举办了“非遗牛年大集”活动,主题为“寻得年味,解得乡愁”。此次活动融合了民风民俗、传统美术等多种非遗元素,打造了多彩的美术类非遗IP,并通过阿里巴巴电商平台进行跨界营销。该平台致力于展现非遗消费场景,让观众了解美术类非遗IP中的自然与社会背景。同时,合作还注重创造互动性强、增强现实的体验,深化受众沉浸感,实现了高度的视觉契合。

      跨界合作,通过非遗IP传递品牌价值观,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化推广策略。这种合作将古老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不仅展现了我国的民族特色和艺术表达,还为品牌注入了新故事、角色和理念。同时,IP衍生品也成为传达品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这样的合作加深了品牌与IP间的互动,积极推动了IP产业链的发展。此外,跨界营销还助力探索传统非遗IP传承者的生平与生活态度,为品牌价值观的多元传递开辟了新路径。

      传统非遗IP的加持能丰富跨界品牌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在艺术营销中展现出卓越品质,还在与用户互动时,精心构建温馨的传播氛围,从而淡化了跨界营销的商业气息。借助IP的内容资源和品牌推广优势,可以积极探索更多合作空间,有效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观,塑造出独特且鲜明的品牌特色。

      结合时事热点进行主题创作,是激发消费者情感认同的有效手段。在跨界营销中,传统非遗IP应触动受众的情感,架起个体与大众情感的桥梁,从而提升内容的传播效率,为品牌打破社群壁垒、提高粉丝转化率奠定基础。为确保跨界传播的效果,传统非遗IP需努力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大众共鸣。例如,通过将社会公益活动和传统庆典融入品牌活动中,可以有效激发品牌的生命力。同时,将部分利润捐赠给慈善事业,也是品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随着用户对场景与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非遗IP与品牌的跨界合作不仅要提供高品质、优质的产品,更要营造出尊贵且独特的消费场景,并为用户带来充满活力的体验过程。在跨界营销中,非遗IP常将社会焦点融入主题内容创作,以吸引更多关注。随着服务设计和消费体验理念的深入人心,跨界营销的价值也逐渐从单一的企业行为转变为用户、IP和企业品牌共同参与的过程。为了充分焕发传统美术类非遗IP的生机,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构建多样化的信息社群,并引入多元互动和自主性强的体验设计,以深化与用户互动,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这不仅是突破受众圈层的关键,也是非遗IP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的必由之路。

      借助融媒体传播矩阵,传统非遗IP正努力突破营销传播圈层。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非遗IP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综合运用,推进了跨界营销的深度与广度。除了专业视频媒体,流行的电商平台如天猫,以及社群媒体如微信、抖音等,都成为有效的传播渠道。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让传统非遗文化能够穿越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地触达大众,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非遗IP通过巧妙整合多媒体和数字化手段,与各大品牌联手,实现了跨界营销的高效传播。在这一过程中,IP与数字人文情境的紧密结合,使得人们能够更系统地理解和欣赏传统美术类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价值,从而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脉络场域。这些非遗IP不仅可以选择与单一品牌深度合作,根据品牌特色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的跨界作品,深化主题传播;同时,它们也可以与多个品牌携手,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广泛影响。在明确了传播平台和策略后,非遗IP的传播方式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如直播互动、情景剧演绎、虚拟模型展示以及互动教学等,这些创新举措为跨界传播构建了坚实的框架,非遗IP紧紧把握用户兴趣与需求,在消费场景中实现展示、体验和交易的流畅衔接,同时,借助公益化、情感化与内容化等多元化的营销手段,跨界品牌的人文艺术内涵得以显著提升。

      在数字媒体时代,传统非遗IP正积极与其他领域展开合作。从产品的媒体融合、创意设计,到品牌联名,每一个环节都致力于最大化传播效果,共同构建出多层次的网状传播框架。在此基础上,以传统非遗IP的版权运营为核心,对传统美术类非遗IP进行艺术重塑,并通过IP管理平台,将原创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元素融合,确保在IP跨界营销的过程中,始终坚守对原创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视觉设计再造助力非遗IP营销“破圈”
  • 集群化发展提升数字体育产业区域竞争优势
  •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是健身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道
  • 从杭州亚运会看“体育+文旅”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 拥抱多元化 电竞体育产业迎来新机遇
  • 柴 琇:在初创阶段 选择赛道很重要
  • 韩 伟:做新消费靠玩流量不可持续 一定要改变产能
  • 苗兆光:适合大多数企业的是隐形冠军战略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