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景惠江西理工大学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服务地方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对城商行而言,现阶段利润主要源于存贷款业务,但在强调跨周期调节与利率市场化等政策的当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存贷利差空间被逐步压缩。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银行探索多元化收入模式会对其盈利能力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非利息收入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
非利息收入是指商业银行除利差之外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入等。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
多元化理论。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存在多项主营业务以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此理论对于银行业发展多种非利息收入业务同样适用。
范围经济理论。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该理论在银行业中主要的作用为使资金稳定和降低业务成本。
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创新是指银行引入新技术和策略以适应经济发展状况和满足市场新的需求。发展非利息收入是银行的创新发展模式之一。
根据多元化理论,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扩充了收入来源,能减少经营风险,提高收入稳定性,进而提升盈利能力。有学者使用2011—2020年我国38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能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促进收入结构多元化,降低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和不良贷款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非利息收入对城商行盈利能力存在正向影响。
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虽然能使收益结构多元化,但也会引发更多的市场和业务风险,其占比增大可能会降低银行的业务稳定性和盈利能力。有学者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会降低银行风险调整收益,与银行绩效呈负相关。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2:非利息收入对城商行盈利能力存在负向影响。
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受宏观环境影响,也与自身资产质量和规模有关。有学者提出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关系不明确或者另有他因。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直接相关而与盈利能力无关。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3:非利息收入与城商行盈利能力影响不相关。
非利息收入与盈利能力关系实证研究步骤
选取样本。为使样本估计结果真实可靠,本文选取2018—2022年16家上市城商行的数据为样本,并进行实证分析。这些数据源自国泰安数据库以及各城商行官网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
设置变量。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回归分析的被解释变量,用于表示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益越好,银行盈利能力越强。解释变量。本文选取非利息收入占比(NIIR)作为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研究收入来源分散程度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控制变量。本文选取资产规模(LNA)、不良贷款率(NPL)、营业成本率(CR)作为回归分析的控制变量。资产反映了银行规模大小,受规模经济影响,规模较大的银行经营成本也相对较低。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贷款质量的主要指标。
构建模型。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对上述变量的分析,最后选择构建城商行2018—2022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分析,
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城商行非利息收入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基于前文假设,建立回归模型,
由表1可知模型的拟合优度R²结果为0.381,调整后R²是衡量模型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R²大于0.3表示模型是比较合理的,当R²的值越接近1,则说明拟合优度越好。调整后R²基本符合回归分析的要求。
系数a中资产规模对数、不良贷款率、营业成本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显著性分别为0.081、0.000、0.041和0.490。一般显著性<0.05则被认为是系数检验显著。回归结果说明不良贷款率有超过99%的可能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营业成本率有超过95%的可能性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非利息收入占比和资产规模对数与净资产收益率没有显著性关系。
快速开展新业务会提高营业成本,不良贷款会导致银行资金流失,降低银行盈利能力。回归结果表明营业成本和不良贷款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虽然带来了收益的多元化,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和经营风险,影响盈利稳定性。受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双刃属性影响,其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暂不明确,验证了提出的假设H3。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营业成本和不良贷款则会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商业银行需明确自身定位,不应盲目扩大非利息收入业务,要结合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并注重控制经营成本和信用风险。在有效控制成本和经营风险的前提下使业务多元化,能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