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世海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国有县域电网企业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内控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得以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风险预警、风险监测、风控管理指标的考评及应用等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实施路径,也使风险控制手段和内控措施执行更加精准、高效。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会加速推动传统电网企业的管理创新。
县域电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现实背景
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健全。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电网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内控管理体系也存在缺陷亟待优化,主要表现为内控流程并非完全以识别风险为中心,只是简单叠加审批环节,将对业务的审核控制视为风险控制,不能设置完善而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没有实现内控管理的全员参与,内控措施的执行及监督被认为是个别职能部门的工作;没能从企业的运行规律、业务特点、部门职能以及人员岗位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使内控管理体系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内部控制效能尚未充分发挥。当前,县域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未能充分发挥显现。由于在内控管理中,分工协作和问题解决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企业的业务活动和风险控制措施冲突,难以形成内部控制管理合力。例如,在采购、工程发包、资金管理等风险较高的领域,没有做到根据业务的类型和特点,筛选风险点位并提高风险控制的精准度,导致内控管理措施指导性不强。
内部控制的评估考核需要加强。县域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主要来自外部,企业一般不会设置评估组织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进行评估。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评估考核工作人员力量薄弱,不能建立系统的评估考核体系。没有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考核办法,再加上企业预算、生产管理、财务核算、绩效分配等信息资源尚未互联互通,容易造成内部控制考评结果碎片化。
县域电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
推动经营方式转变。国有电网企业一直是国家严格管理的市场主体,但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略显不足,这也是国有电网企业首先要承担社会责任,把国家发展大局放在首位决定的。针对县域电网企业个体而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发展挑战。为了实现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加快转变管理方式,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重心放在优化内部控制结构和管理机构上。同时,要在提高风险评估系统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方面下功夫,提升政策实施和考评监督信息的透明度。
兼顾多方主体利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但作为国有电网企业,不仅要在经济发展方面追求卓越,更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各方利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决策风险,还有社会风险等,每一项风险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甚至会断送企业的发展之路。因此,要全面贯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念,把兼顾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作为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此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信息化管理是优化风险控制的突破口,将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计算机前端锁定内控风险点,能够有效防止内控措施执行不到位、操作不合规及重大舞弊行为出现。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简化风险控制程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的资源消耗,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资源优化分配。企业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分配的结果,使各项资源既能互相协作,又能互相制衡,否则将会使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并且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县域电网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资源分配逐步优化的过程。企业资源优化分配是经营发展的基础,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就无法实现更好的发展。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去除不利于资源分配的因素,吸纳有利于资源分配的因素,使“人财物、产供销”围绕降低风险这一共同目标,形成合力,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县域电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具体措施
以全员管理为目标,优化组织架构。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组织管理,成立风控管理委员会,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风控管理委员会下设风控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管理机构,着力优化相应岗位职责,保证岗位设置科学合理、权责清晰,从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规范性。
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优化业务流程。风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使风险控制措施脱离业务流程,将导致企业日常经营工作的复杂性有所提升,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不便,甚至会引发管理矛盾。企业的发展是务实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遵循成本和效率原则。将风控流程与业务流程融合,将风险控制关键环节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更有针对性地面向企业各业务板块展开内部控制,可以避免风控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形成“每个人都是业务的参与者、风险控制的执行者”的管理局面,达成业务的执行过程就是风险控制监督过程的目的。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优化实施手段。电网企业的业务规模、管理流程一般较为庞大、烦琐,在加入风险控制环节后,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传递流转更加缓慢,不少业务往往因流程过长而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为保证内控措施执行有效,需要以信息化为载体,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业务流中嵌入内控流程,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水平。具体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全程跟踪业务流和资金流,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自动识别,以提高风险反应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国有县域电网企业只有持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从整体战略和阶段性目标角度考量,完善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控管理体系,提高内控管理体系可执行性,才能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中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战略目标。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