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正文
  • 厦门自贸片区:向海而兴,对标上海临港新片区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3-12-23 10:31:04
  •   文/蔡云厦门翔安数字经济产业园招商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构建“投资、贸易、通关、金融、人员”五大自由制度体系为目标,为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生动、有效的经验。厦门自贸片区对标先进找差距、借鉴经验促提升,主动履行园区担当,全力服务厦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概况

      上海自贸区自成立以来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2013年9月,成立了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初始面积28平方公里;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增加了金桥等3个片区,面积增加至120平方公里;2017年3月,国务院发文确立了“三区一堡”的新目标:即综合改革试验区、风险压力测试区、先行区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首次明确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2019年8月,临港新片区正式成立,全域面积共873平方公里,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万亿元。与我国已有的经济特区、自贸区相比较,临港新片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张牌”:

      战略优势牌。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扩展版,不单单体现在面积的扩增,更体现在承担了国家赋予的对外开放使命,其战略意义概括为“五个重要”,即聚集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

      机制创新牌。与原有的自贸区“便利化”定位有所不同,临港新片区聚焦“自由化”进行创新,将重点放置于“五自由、一网络、一税制、一监管”。在制度上积极探索,选择的是国家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对外开放程度高,但其他地区又不具备条件的领域。

      新区活力牌。临港新片区具有两个维度,即特殊的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新片区明确了要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从管理模式看,临港新区参照经济特区进行管理,实施特区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

      空间布局牌。临港新片区横跨浙江省和上海市,约有97%归属上海,合计面积为873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全部沿河湖海湾和交通枢纽布局,以整体规划为发展基础,把原先分散的模式转化为“横向带动、大疏大密、有机生长”的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好生态、交通和城镇的空间布局。

      特色产业牌。《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全力推进开放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前沿产业规模增加至6000亿元;算力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10000亿元;国际船登记超过300万总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加至30亿美元。临港新片区规划在“十四五”构建“4+2+X”的前沿产业体系,到2025年形成3—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厦门自贸片区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比较

      厦门自贸片区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都承担着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任务,充分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坚定信心。建设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高度重视供应链、枢纽节点、数字经济、离岸贸易、跨境交易、航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等内容的建设。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与厦门自贸片区相比,主要有“四不同”。

      定位不同。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临港新片区则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之间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方向不同。厦门自贸片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改革开放积累新经验,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试验田”和对台合作“窗口”,推动贸易和服务的便利化、自由化。临港新片区则重点围绕运输、资金、投资、人员、贸易五大方面,主动对标最高水平、最高标准,实施深层次、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实践。

      方式不同。厦门自贸片区在省、市双重管理下,自主开展试点工作,挂牌成立8年来,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53项,全国首创126项,在发展方式上更注重“线上”。临港新片区享有特殊的人才、土地、财政等管理权限和政策,并在户籍、人才及商事制度、市场准入等方面被赋予了广泛的授权。同时,在功能定位上更加突出制度化、产业化、实体化,是“线上+线下”的新结合。

      重心不同。厦门自贸片区以投资、金融和贸易为主要内容、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做优做大融资租赁、跨境电商、中欧(厦门)班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三创”基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黄金珠宝等14个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平台载体,加快发展新的动能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本质是制度创新和互联网创新,推动产业实现效率变革,但高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大。临港新片区则大力构建“4+2+X”的前沿产业体系。即4大核心前沿产业集群,2大先发产业集群,“X”个新型特色产业。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对厦门的启示

      优化空间布局,做强厦门大湾区经济。上海临港新片区聚力打造“一带三核、三廊九片”的空间格局。鉴于当前厦门自贸区有限的空间载体(43.78平方公里),今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在翔安区成立了南部片区指挥部,不仅扩大了自贸区的空间范围,也实现了政策共享,更重要的是探索打造自贸区发展转型。从原有以贸易为主转向投资贸易并重,从打造贸易类平台转向打造高端产业平台、创新协同平台。下一步,可依托建设翔安航空新城、科学城、厦门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等平台,加快形成环厦门湾产业带,做强厦门大湾区经济。

      突破体制机制,推动自贸区迭代升级。上海临港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目前厦门自贸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类事权基本没有,财政、规划等权限十分有限,翔安南部新城指挥部成立后,在推动议事协调上向综合管理转变,减少了管理链条、提高了执行效率。下一步可探索新的管理体制,成立新的委托授权、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构,实施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

      实施项目带动,抢占高端产业制造点。上海临港新片区充分聚焦高端产业特征,实施“双特”政策,一批重大项目迅速落地。厦门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启动重大项目落地“加速器”,推行全周期、定制化服务,在土地、审批、人才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加快重大项目落地进程。

      深化金融创新,打造金融开放新高地。上海临港新片区积极探索金融市场开放创新,依托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建立了一套分账核算体系+FT账户的金融开放基础设施,成为多元化金融改革创新业务的载体,服务金融改革高质量发展。厦门银行曾获批参与国家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试点,在此基础上,厦门要抢抓综合改革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开放创新。

      集聚数据要素,推动建设数字自由港。上海临港新片区试点研究离岸数据中心,构建开放的国际数据环境,致力打造我国国际信息通信枢纽港的综合试验区。厦门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以离岸数据中心为突破口,以金砖创新基地为契机,向上申请建设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2022年5月,厦门正式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建设福建省第一条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此举将有效提升企业国际网络访问能级,打造跨境数据安全有效、快速流动的信息高速公路,对推进厦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坚持人才强市,加快建设人才集聚区。上海临港新片区注重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市场,在人才推荐权、申报权、审批权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政策优势。厦门将全力以赴,有效实施积极、创新且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如创新完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探索便利化、自由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资格制度等,着力解决高质量人才的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社保医疗等要素配套,构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接轨、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大量聚集行业领军型人才和产业紧缺型人才。

      强化双自联动,增创高质量发展优势。上海临港新片区与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1+1﹥2”溢出放大效应,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在承担国家战略和科创中心建设中形成了强大合力。厦门要有效发挥自贸区及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叠加效应,以政策系统集成和全产业链创新为抓手,在打造金砖创新基地“四中心一平台”中形成更强合力,在前沿产业发展、专业园区打造和科技创新联动等方面彰显更强功能,以“双自联动”的催化、倍增效应,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攻坚突破。

      建立港港联盟,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上海临港新片区注重部门联动,加强与长三角范围内的联动,比如,沪浙两地自贸区联合打造全球油气贸易中心,推进大宗商品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浙江自贸区已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燃料油期货的重要交割地。厦门自贸区要主动对接粤港澳和长三角,加强自贸片区之间的联通联动,探索厦门港与沿海地区港口建立港港联盟,加强分工协作、互动融合,共同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通道和大环境建设,在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释放溢出效应,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上海临港新片区积极参与、主动对接长三角优势资源,持续释放“特殊经济功能”的溢出效应,以上海为龙头,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厦门自贸区要发挥枢纽效应、协同效应、范围效应,加强与漳州、泉州、龙岩、三明等地市在技术创新、人才发展、产业合作等方面的高效融合,切实用好革命老区、国家开发区、高新区等政策集成优势,构建各具特色、分工合理、强强联手的区域发展格局,把“自贸腹地”打造成“前沿高地”,实现厦漳泉乃至闽西南区域内共建、共享、共创、共赢,从而带动引领厦漳泉、闽西南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厦门自贸片区:向海而兴,对标上海临港新片区
  • 以茶为媒,以旅为用:如何实现“茶文旅”融合
  • 以“智慧旅游”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 蒙牛乳业样本:上市公司的ESG实践
  • 创新研发统计 企业砍出“三板斧”
  • PE成长之路:重视投资风险管理
  • 猫人用“五化建设”做了一场自我“革命”
  • 数字化转型是老乡鸡的核心战略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