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良
跟别的创始人相比,我有先发优势
无论是做餐饮还是零售,没有文化输出就不符合现在的消费升级趋势。而当初选择中国风茶饮的产品定位也是看到中国文化元素众多。文化是依附于服务业发展的文化,比如周边,它是服务边界的延伸,文化也让餐饮更具活力。
我们的员工会在服务中加入一些“口号”,想让大家觉得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茶饮品牌,那些外界看来无用的口播我认为比营销更管用。我们的根还是服务业,而不仅仅是卖货。
在国际上,茶颜悦色想对标星巴克,在国内我觉得喜茶最好,无论是品牌塑造还是观感,它都让整个行业发生了变化,让资本看到奶茶的价值并开始入局。此外,古茗茶饮从门店空间、灯光亮度等细节设计、产品研发到供应链的打造都做得不错,这是茶饮行业能否快速扩张和占领市场份额的基础。
我们只是一个小区域性品牌,之所以能够持续火爆,核心差异点在于口味、包装、设计,这些是传播茶颜悦色品牌文化的先发优势。
在我看来,品牌有时候也是物以稀为贵。现在,我们很多店要排队才能买到,并不是我们希望做饥饿营销,但最终却形成了这样的结果。虽然我也想做4000家,但路要慢慢走。
在茶颜悦色,我会把握方向和战略,有时候会提出一些方案和概念,更多时候我扮演一个挑刺的角色,比如巡店。茶颜悦色没有市场部,我们叫品牌部,大概几十人,以设计居多。我们不做市场推广、不联名,但会主动做一些设计,因为产品设计在传播上有先发优势。
我们周边文创的东西特别多,这也是在学习星巴克传播文化。做大量周边实际是传播文化,带来更好的消费感受和品牌关怀,现在看来很有价值。
有人问我:你们的口播别人都听不懂,顾客也不在乎,为什么还是要说?首先,我觉得是员工有压力,需要释放。餐饮特别考验劳动力,是个体力活,尤其是生意好的时候,大家像流水线的机器人一样特别疲惫,越疲惫的时候越需要好的气氛。服务业的关键是随时在线,要和顾客交流,口播更像纤夫的口号,有拉动氛围的作用。
我是做营销出身,跟别的创始人相比,我有先发优势,首先要能在与消费者沟通中洞察差异化需求才能写出一些好概念。但我认为这只是先发,品牌长跑核心还是看运营能力,特别是直营能力。
不是不想做加盟,而是做不了
从一家店开到四百多家店,十年间业务翻了很多倍。这十年,组织是最大的挑战。生意好的时候,组织能不能接住好的趋势;生意走到低谷时,也要能稳住。茶颜悦色有低谷,那时候开店比较多,导致后来翻车,2021年只能大规模集中闭店,核心员工也走了很多,但我对他们说,想回来随时欢迎。
我们当前的目标是先扩展到500家。挑战首先来自市场环境竞争,然后是组织活力。对餐饮行业来说,组织是最大的挑战。茶颜悦色的核心团队目前还没有稳定下来,我们便走入了中年状态,很多员工在茶颜悦色做了很多年,组织面临老化。不知道外界怎么看,但我会把自己定位于创业企业,这是一个组织比较正常的状态。我希望每一家门店都是一个有活力的单细胞个体,可以对自己负责。
创新也是我的压力,如果不创新、吃老本,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茶颜悦色不做加盟,不是不想做,而是我可能做不了,我发现这是我能力的短板。对于短板,我判断得非常清晰。直营和加盟——一个解决投资加盟商怎么赚钱建立口碑的问题,一个解决C端(消费者)客户服务体验的问题,我做的事情更多是为C端考虑。
慢下来,不怕品牌老化
有人问我,是不是可以引入一些很好的人才大体系进来?其实越大的体系磨合越难,因为有不同理念。我们去武汉做了一些尝试,尝试之后决定,要回到以前的状态。疫情黑天鹅的到来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茶颜悦色未来会慢慢探索边界进行扩张,集中一个城市再到另一个城市展开,因为职业管理是有半径的。
任何企业创始人都会考虑愿景,麦当劳的愿景是在每一个小镇上,除了政府教堂就有一个金拱门;星巴克的愿景是成为家与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空间,茶颜悦色的愿景是,打造新中式生活方式、卓越中国式服务。餐饮服务业不只是卖货的过程,更是服务体验的过程,好的体验感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温度。而所谓的生活方式,就是在产品之外融入一些周边和好的设计。
2013年,中国风还是小众,是蓝海赛道,还有红利;近几年,国潮、新中式成为品牌标配,大家都会用,但我希望茶颜悦色是最高限量的。现在我们只能通过购买提高溢价和容错率。
品牌发展有点像青春,你老想抓住它,可它还是会哗哗流走,好像没有谁能真正走到终点。要慢下来,心态放平和。咖啡和茶作为功能性饮品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同时新零售咖啡浪潮来临,所以我们转战咖啡市场成立了鸳央,这是我们拥抱变化的表现,也是自救的一种方式。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