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谊冰陈维辉
整齐划一的马路、红墙白瓦的房屋、刚刚建起的温室大棚……这正是晟华合作社——农村电商创业园内部的景象。村民在集中连片的田间耕作,让人不自觉地感受到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好样子,而李华靓也是其中的一员。
李华靓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马场村,2001年,他高中毕业后便回家务农,之后又辗转到长春打工。他曾经卖过水果、做过服务员、当过搓澡工。打工的艰辛让他对创业有了新认识——光苦干不行,还得有文化。2007年,通过省里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李华靓如愿成为吉林省农业科技学院的一名学生。
作为被村里“送出去”的大学生,李华靓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也学到了一些本领。于是,他放弃了外面的广阔天地回到了马场村,立志要用知识回报这片土地和淳朴的乡亲,带领大家过上富裕的生活。创业、建立合作社、实现机械化农业、推进数字乡村……此后的13年,他将自己全部的青春热血都挥洒在这片黑土地上,用赤子之心踏实为乡亲做事。如今的李华靓,已经是长春市双阳区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奢岭街道办事处马场村的党支部书记,成为了大家眼中土地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
跟上乡村振兴的脚步
马场村位于饮马河西岸,地处北纬46.5度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白山黑水的自然优势让这里成为天然的鱼米之乡。“我们有这么好的土地和水源,能产出一流的大米,但是却销售不出去。”李华靓说道。农产品打不开销路一度是马场村的痛点,经过调研,李华靓发现马场村的地理位置偏远、道路崎岖,这些都是制约粮食运输的重要因素。
2014年,马场村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围绕道路建设、饮水工程、村部建设等方面,与当地政府协调了5500万建设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现如今,马场村已经旧貌变新颜。马场村村民的日常出行、饮水等问题得到了改善,也为马场村发展乡村经济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李华靓充分认识到集体力量才是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利器,为了让大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他和妻子确立了“推广农业机械化、统一购种、科学种田、供产销一条龙”的农民合作社生产模式,但最开始却并不被大家认可。质疑的声音接踵而来,李华靓和妻子通过各种方式向村民们宣讲办合作社的好处,甚至表示一旦有亏损会自掏腰包弥补社员的损失,但还是收效甚微。合作社建立的第一年,加上李华靓的父亲,也总共只有5名社员。但是一年之后,村民们看到合作社有了收益,纷纷选择加入。目前,已经累计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发展300多户村民入社,成立了农机作业队、稻米加工厂、养猪协会、水稻高产栽培基地,成为了当地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产业。李华靓还带领村民们申请注册了“晟华靓丽”“双盛古稻”等绿色水稻商标,马场村也因此也成为了吉林省知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直播带货行业越发火爆,李华靓边学习边向村民普及,号召大家尝试新兴行业,帮助60多家企业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300余种,累计销售额达500多万元。在村民们的支持下,李华靓还设立了“生态水稻定制体验农场”项目,创办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探索“互联网+”营销模式,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今天的马场村早已不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村庄,在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上,马场村都做足了“美”的文章。合作社成立的几年时间,村民每公顷土地的年收入较之前能增加一万多元,有些家庭在短短两年内就盖起了新房子,马场村村民的日子也更加“红火”起来。
自2022年起,合作社决定扩大规模,逐渐向集团化发展,吸纳更多村民加入。为此,合作社打造了“四园四区一中心”,即:一米菜园、玫瑰园、萌宠乐园、水上乐园、民宿休闲区、蜂情谷体验区、亲子厨房互动区、湿地科普教育区、吉林省稻花香党建文化旅游中心,还开创了“村支部+合作社+企业”的村企联动管理模式,不但提升了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也为带钱带地入股的村民股东们带来了更可观的收入。
“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和奉献。”李华靓说。现在,李华靓忙碌的身影依旧随处可见。田间深深浅浅的脚印,办公室深夜的光亮,还有那辆陪伴他走过十余年创业路的小轿车都见证了他的努力与拼搏。未来几十年,他也将继续扎根在这片白山黑水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合格答卷,谱写崭新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