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凯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从表面来看,金融和实体经济所处领域有很大差异,但二者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2022年10月,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根据报告,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金融和实体经济虽然在涉及领域和运行体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金融要在实体经济的支撑下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实体经济也需要金融的相关支持才能做大做强。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二者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实体经济是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金融的发展需要依托实体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就如同空中楼阁。近年来,存在一种认识误区,过分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这种认识不利于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服务,也不利于走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盘棋。
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支付方式改革创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具有其独特优势。从表象看,金融的发展在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金融能够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实体经济提供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金融服务,比如优化支付方式,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工作效率,对实体经济内部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提升实体经济资金的高效运转,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者相辅相成。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环节发生变动,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金融行业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实体经济会更多地向金融行业靠拢,一部分实体经济会逐步增加金融业务,造成实体产业空心化。如果金融政策有所变动,就会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因此,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要遵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
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影响因素
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有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二者的良性互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体经济发展模式陈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先进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实体经济不断得到优化,更好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较为陈旧的模式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相当一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和生产效率,没有对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和调整,在技术和管理模式方面缺乏自主创新,造成实体经济与日新月异的市场脱轨。
金融理念落后。从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看,金融理念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将金融与实体经济割裂,不利于二者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同时部分金融机构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致使中小企业融资难。
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缺少实体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的标准和激励机制,缺乏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利于二者深度结合。同时,部分金融机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规范、严格、稳定的金融措施,不利于金融服务的标准化执行。
互动机制不健全。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和联系不断加强,因此必须完善相关机制,紧紧围绕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宗旨。当前的市场尚未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完善机制,导致金融无法更好地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有效措施
金融和实体经济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二者开展良性互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重视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同时应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二者良性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有效规避风险,推动其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理念。首先,要对旧有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在二者良性互动过程中要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相关金融机构应创新理念,树立责任意识,创新金融产品,与时俱进,更好地为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服务。其次,相关机构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探讨。比如,银行可以专门针对实体经济创新其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收获一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可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金融发展。
创新和优化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现阶段,需要针对实体经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开辟实体经济发展新空间。相关实体行业要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引进先进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实体经济的活力和创新力。
健全互动机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需要完善的互动机制提供服务保障,因此互动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十分必要。相关行业要认识到机制创新和完善的重要性,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更加严格,行动上深度落实。此外,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完善金融体系,营造良好融资环境。相关政府部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差异化管理,对金融体系发展的重点加强引导,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规范,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制定金融服务和产品规范,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此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金融秩序,进一步保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最后,还要打通政府相关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共同发力,建立金融信息数据资源库,构建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调整金融融资标准。合理恰当的金融融资标准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实体企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发挥行政保障和组织协调作用,科学分析经济形势,推动合理的金融融资标准制定和实施。金融机构应针对实体经济的需求,结合自身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融资标准,提高为实体企业融资服务的水平,助推实体企业良性运转。在维护市场经济稳定和减少金融机构风险的前提下,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种类的企业,制定不同的融资标准。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加强,金融风险隐患也不断增加,如果忽视金融风险防控问题,势必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相关部门要认识到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加强政府引导,大力推进金融系统改革创新,根据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要时刻关注金融机构金融秩序的变化,建设动态化的监管体系,及时识别风险隐患问题,并第一时间进行控制。针对具体的风险隐患,要及时复盘,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合理的防控对策,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最后,要以持之以恒的态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积极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针对出现的金融问题,要对金融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同时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要基于市场需求,树立长远发展理念,打造科学、合理的金融监督管理体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保证市场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格外重视二者之间发展的均衡性,投入更多精力,倾注更多心血,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