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芳浙江萧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行业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巨大支持,使普惠金融有了更多发展路径。通过金融供给、科技创新的方式,金融需求得到更全面的满足,使金融行业运营质量提升、成本下降,助力线上金融服务及时触达终端客户。
为了促进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相互融合,为家庭作坊、流动商贩、微型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更多金融支撑,强化基础计算能力,优化金融生活,彰显数字金融的价值和作用是大势所趋。
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强化了金融机构和各类主体之间的关联性。金融科技使城乡生产活动可以获得更多金融服务,实现业务数字化、办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等等,逐步构成了互联互通的普惠金融生态圈。
一方面,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和深入。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网络环境,提升了网络传输交换能力,使移动网络覆盖更加全面,不再受到物理网点的约束。电子设备、服务网点不断增加,设置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市区、县城广泛分布,也在向乡镇、农村地区深入。另一方面,金融标准市场有了更强的供给能力,金融标准的作用日益增强,使金融领域逐渐向规范、战略、基础的方向发展。2020年,某市开展了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全市有43家农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参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公开了90多项金融标准,为当地金融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数字化新金融业态蓬勃发展,营业网点大力整合,不论是生产空间,还是生活空间,都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普惠金融市场有了更强的创新能力,有助于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金融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的短板
监管边界模糊。我国普惠金融虽然发展迅速,但发展时间较短,标准、渠道、质量等方面还需要完善,尤其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这些内容并不完全统一,对金融科技的内涵定义不够清晰。从金融技术审查的角度来看,国内缺少统一标准和完善的验证体系。在普惠金融新业态监管方面,缺少完善的手段和具有创新性的策略,账户管理、理财、贷款等传统金融业务逐渐向线上办理的方向转变。金融网络平台中涌入了大量个人和企业客户,但缺少稳定、创新的金融服务提供能力,以及完善的网络监管技术与机制,所以在服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漏洞。
科技金融交叉风险。网络环境下,金融风险更加隐蔽,同时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很多网络金融平台缺少实体经济支撑,没有完善的信息评估技术,安全管理也存在问题。
征信体系尚不健全。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普惠金融普遍以长尾客户为目标,存在无担保人、抵押物不符合标准的情况。我国征信体系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主要依据,辅助各类征信机构,但还有待完善。信息采集部门虽然可以采集大量信息,但通知数据较多,准确性、全面性有待提升。
数字鸿沟问题加剧。信息技术虽然使金融业务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数字鸿沟问题,会直接影响普惠金融的公平性。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占总体的30.4%,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有待提升。城乡有明显差距,老年人也很难迅速接受和掌握智能化设备,这就造成数字鸿沟问题日益突出。
提升普惠金融科技含量的措施
构建全流程管控平台。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为促进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应该将金融技术作为基础支撑,建立全流程普惠金融管控平台,覆盖各项金融业务,提供更多线上服务,包括证券、银行等等。构建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的动态名录,完善数据信息库,促进各项数据信息整合与共享,全面扩大普惠金融数据网络,使移动支付、网络支付等基础业务可以广泛覆盖,使更多乡村地区、偏远地区获得普惠金融服务,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作为基础支撑,综合分析征信管理等历史数据,运用大数据交叉论证金融业务参与者,强化监管能力、明确监管界限,减少安全隐患。要健全信用系统、评级系统,采用评分、授信的方式划分客户信用等级,促进各个主体之间联动合作,采取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金融网络安全。
夯实创新数字基础。要完善普惠金融责任制度,完善发展基金、扶贫基金等基金政策,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市场主体应从长远角度思考,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使农村金融产品更加广泛、高效地推广。与此同时,要开拓创新空间,根据客户需求研发更多金融产品。采用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方式,构建多元服务网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业务产品,使普惠金融业务可以长期发展,同时创建一站式服务模式,使支付结算、保险、信贷等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在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过程中,要加强渠道建设,发挥“新基建”的作用,向偏远山区、贫困地区转移,搭建更多移动基站、网络基础设施,广泛分布线下自助设备,使行业条码支付可以更深入地渗透到日常业务中。
健全市场监管框架。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建立完善的监管框架。首先,要促进各部门协同合作,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实现穿透式监管,并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追溯源头,使监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运用监管科技,实现机构自我核查、风险自动识别等等,精准完成审计跟踪工作,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使运营更加稳定;最后,构建完善的征信模型,联合多元主体,共享信用信息,根据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需求,进行合理的资源倾斜,使普惠金融业务充分发挥作用。
重构业务规范体系。为了进一步规范普惠金融业务,要从法律、行业规范、宣传引导等方面入手,构建更加完善的规范体系。在法律方面,要细化数据使用规范和技术指标,保障金融服务有据可依。采取有效的隐私信息保密措施,确保征信权和信用权保持平衡。行业内部要相互沟通,共享技术成果,构建完善的行业规范,保障竞争的有序性。对于消费者,要普及金融知识、安全常识,提升消费者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理财观念,减少金融诈骗等风险,使社会诚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不仅要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创新技术手段、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要从金融机构、个人、企业等多个角度采取措施,保障普惠金融业务的规范性,提升业务质量,使普惠金融行业可以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