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正文
  • 小米的商业哲学:乐观地追求极致性价比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2-08-06 09:23:57
  •   文/周航曹操出行董事长

      不知不觉,小米已经走过了十多年,从一家创业公司成长为一个营业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的好公司。不管是早期的小米手机、参与感式营销,还是后来的生态链、极致性价比、带领中国手机出海,小米都是过去十多年中国商业界被谈论最多的公司之一。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取得其中一项成绩就已经非常难得了,而小米取得了N项。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这些所谓的商业成就,包括市值、营业规模、利润、公司排名等,或许都是“浮云”。

      回望整个商业史,你还会关注20世纪世界500强中的大公司吗?甚至可能90%已经跌出了名单范围。随着通用公司(GE)这个曾霸占500强榜单100年的公司的淡去,我们几乎已经不记得还有哪些公司是当年的世界500强。

      相比被数字幻化,我认为一个公司更重要的是它创建和留下的商业哲学、信仰,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和时代的推动力量。

      在我来看,小米就有这样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对所有渴望成长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小米的商业哲学最具普适性,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以及那些想升级转型的公司。

      学习小米好榜样

      追求极致性价比

      小米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专注做好一个产品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在小米之前的几十年里,中国企业迷信营销神话,认为营销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甚至认为产品都差不多,就看谁的营销做得好。于是,我们看到层出不穷的广告策划大师和新概念。

      直到1999元的小米手机出世,一举打破了智能手机的定价策略,原来智能手机可以做到这么低价,性能还不错。之后陆续又有了几十元的智能手环、几十块钱的充电宝。

      今天,如果你问一个人怎么看小米,可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也是小米的东西好用、性价比高。

      现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也时常把小米作为参考系,特别是遇到硬件领域的创业公司,经常会遭遇投资者的灵魂拷问:小米能否看得上他做的这个领域,如果小米看上了,小米会怎么做?或者说,智能硬件公司都遇到小米效应:小米一旦涉足,我该怎么办?会不会遭遇小米性价比之刀的“扼杀”?

      有人说小米追求极致性价比,这会毁了中国的创新,我觉得恰恰相反。小米的存在反而会极大促进各行各业的创新,因为小米已经在质量、价格、设计上确立了行业的底线。

      什么是底线?只有比它做得更好更创新,才有生存的可能;如果做不到,可能连生存的余地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会激发创业者追求真正的创新,开创差异化的溢价和生存空间。

      如果有一天,各行各业出现自己的“小米”和学习小米哲学的公司,并成为各自行业底线的时候,中国将迎来极大的创新时代。

      我创业的第一个十年是在广东做制造业,有时候见到制造业的朋友们会跟他们说,真正值得制造业学习的首先是小米,而不是苹果。

      先不谈黑科技,首先要老老实实把产品质量和产品设计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生存。这个市场淘汰最快的是那些低劣、山寨、仿冒和“只有价没有性价比”的公司。

      另一方面,商业的多样性意味着,不是只有做成小米才生存,而是可以在小米的基础上追求差异化的创新,寻求比小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的路线,比如有没有更领先的技术,能不能追求更高的利润。市场的多层次决定了,在小米之上一定还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商业角度来看,我认为小米的商业哲学起到了“创新鲶鱼”的作用。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但坚持做自己

      虽然我认为小米的商业哲学很具普适性,但它始终有非常大的争议,其中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很多友商认为小米这种疯狂的模式让同行的日子都不好过,利润被拉低了,对效率要求反而更高,销售产品更难了……

      媒体经常有这样的观点:“中国为什么只能做便宜?中国也应该有中国的苹果、中国的Dyson,应该出更多类似大疆这样的产品,不能只是便宜。”

      有一次和雷军一起开会的时候,我问过他这个问题。雷军说:“Dyson非常好,但是小米不会做,小米要做自己。”

      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雷军高度赞赏了Dyson,但更加笃定小米要做自己的信念。

      商业是如此多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价值主张,每种模式都可以成功,甚至完全相反的模式或主张都可以取得巨大成功。

      开放的微软和Google可以成功,完全封闭的Apple也可以;仓储物流全做了的Amazon可以,生态模式的阿里巴巴也可以;美国的公司往往专注在一个领域,东南亚的GoJet可以成为生活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我们乐于见到更多企业追求做苹果、Dyson这样的模式,但也要对小米这样的模式充满期待。重要的不是孰优孰劣,而是你能否坚定自己的主张。小米坚定的就是雷军所说的小米永不变更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2015—2017年间,小米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产品、供应链、交付屡遭质疑,营业额放缓,市场排名也被对手纷纷赶超,米粉转为米黑。

      在手机行业如此高度竞争的领域,这对一个厂商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从未有一家企业可以转危为安,重新回到快速上升的轨道。但正如你我所看到的,小米回归了。

      这个阶段很值得创业者学习。创业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中你会遭遇挫折,会犯错,甚至在竞争中落败,这都是会出现的必然。学会面对和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错误、失败、挫折,是创业成长的必修课。

      没有人可以心存侥幸地认为自己的创业可以一帆风顺。当你遇到和小米一样严峻挫折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一往无前: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这本书给了我几点启发。

      第一,直面真相,一往无前。

      首先学到的是直面真相,敢于回望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真正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归因于外。

      遭遇问题时我们常见的几种本能反应是媒体黑我,竞争对手使坏招,或者外部环境不好等等。只有沉下心来面对真相,看到进而解决问题才能向前。

      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挫折迷茫的时候,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找回初心。那些成功的衍生品,外界的赞许、追捧等,可能会放大和激发你的欲望和虚荣。

      我们都是普通人,很容易被这些东西迷了眼,甚至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找回初心就是找回真正支撑你前行的力量,它可能是你的使命感、价值观,也可能是你对未来世界的独特主张。这些才会让你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面对未来。

      第二,面对未来,永远乐观。

      不管现实多么残酷和惨烈,不管你怎么看未来的不确定性,你依然要抱有一个美好的期望。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我很喜欢小米的这句话。这不是一个理性思考的结果,也不是一种盲目侥幸的情绪,而是一种人生态度。

      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努力让自己的乐观变成现实。放在当下,不管时间多久,疫情终将过去,我们需要回归用户,想想当下做些什么能为社会创造美好的产品、便捷的服务,比如更美味的菜肴、更漂亮的衣裳、更酷的3C产品等等。对未来的美好设想越清晰,信念就越坚定。

      小米三年的“黑暗经历”肯定会成为支撑小米持续前进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远比高光时刻带来的心法更重要。

      当年日本腾飞时,成就了诸如松下、丰田、索尼等一批伟大企业,它们成长的同时也开创了新的商业哲学,比如博采众长的松下之道,丰田引发的精益生产等风靡全世界。

      而中国的商业史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野蛮生长发展到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商业文明取得了空前进化,其中必然会诞生伟大的商业哲学,我想,小米哲学必定是其中之一,它对各行业的启示才刚刚开始。

      我个人对此充满了期待,我期待小米能够从中国的小米变为全球化的小米,在5G+AIOT这一波新的浪潮中,迎来伟大的发展。

      小米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营收、利润、上市,更多的是“小米哲学”改变了中国制造业的方向,推动了中国商业文明。当我们回望下一个十年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记得,伟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商业哲学,而小米正是其中之一。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朱先春:企业创造高绩效的核心要素是人本动力
  • 刘青萍:引领世界500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陈俊长:以核心技术提升易司拓的行业领导力
  • 李 雄:资本运作者要保持行业领先的专业意识
  • 谢 琨:钱塘天誉“士族大宅”的创建者
  • 外贸风险管控要突出全过程信息识别与整合
  • 出口型企业要有效平衡电子商务的双重影响
  •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怎样避免成为“背锅侠”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