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专职秘书长
已经有3年多时间了,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世界各地蔓延,作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加剧了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压力和挑战。
在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进程中,生鲜渔业商协会组织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各种跟行业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信息与动态,并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在当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就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但相关行业和企业理解和配合这个措施的精神,却有一个持续提高认识的过程。近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主要经营水产品收购、加工、零售批发、进出口等冷链产业的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自2020年6月至7月妨害传染病防治上诉案宣判。该公司因拒不执行防控措施致新冠病毒向社会面扩散传播被判罚50万元、4名责任人获刑。
这是一个标志性案例,生鲜渔业商协会组织如何引导行业企业坚决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政策,同时又能设身处地助力会员企业解决生存危机,这是大局、是责任,也是应有的担当。
2022年以来,国内本土疫情呈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特别是近两个月以来,多点散发和点状爆发的本土疫情再次“反扑”,致使各地疫情防控要求不断收紧。受此影响,疫情期间水产品交易量大幅减少,海鲜批发市场大量休市、渔业复工及工人返工延迟、渔企停工减产,短期对生鲜渔业造成严重冲击。疫情导致渔业受损,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渔业发展存在的短板,为我国渔业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方向带来不少启示。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不时告诫会员企业警示上述渔企受罚案例,防疫工作不可掉以轻心,自我防护不可松懈,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做到常态化;积极利用电商和网络平台协助渔民销售水产品,减少渔民损失;号召有关单位在疫情催化下布局预制菜赛道,紧跟预制菜行业供需两旺、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的风口。
疫情影响下渔业受损惨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经环境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渔业发展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渔业委员会第三十四届会议上,除了纪念《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通过25周年之外,就是对《冠状病毒病对渔业和水产养殖粮食体系的影响》的报告进行了重点讨论。报告指出,虽然食物本身并不会使人感染新冠肺炎,但渔业和水产养殖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很容易因疫情防控措施而受到破坏或中止。
“防疫措施引发了深刻的变化,其中许多变化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很大”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塞梅朵说“由于生产中断,供应链受阻,消费受到各种封锁的限制,疫情对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广泛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我国水产流通加工和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客观存在,进而影响水产养殖和种苗繁育等一产。首先,消费需求受到较大冲击。抗击疫情之下,酒楼、餐厅取消“堂食”或关停,从而极大影响了水产品消费。尤其鲜活水产品不易保存,还要进行宰杀,需要时间相对较长,特殊时期人员不能聚集。人们在疫期期间采购生活物质时主要关注米、面、油、蔬菜、肉类等,水产冷链受控情形下水产品无人问津。尤其是在疫情后期阶段,生活物资实行“菜蓝子”配送的地方,鲜活水产品消费更加低迷。
其次,水产运输受阻流通不畅还时有发生。由于新冠肺炎防治隔离的影响,省级间及地区间甚至同区域间运销业都极为不畅,不少运销大户疫情期间都停业休息。由于运销业不畅,造成了成鱼、渔饲料、渔药、渔业机械等都一度流通受阻。
此外,休闲渔业受挫严重。休闲渔业本来就与旅游、餐饮业紧密相连,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限行,人员内防扩散、外防输出,酒楼、餐厅消费不振,休闲渔业受到的直接冲击就不言而喻了。
坚持问题导向答疑解惑
疫情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确实很大,后续影响更是充满着不确定性。水产品滞销,可谓“量价齐跌”。面对严峻的行业困难,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守望相助,共抗疫情。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积极联合当地养殖合作社、渔业协会等,通过各地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反应渔民心声,并帮助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开辟绿色通道或接驳点,保障各地会员企业基础物资运得进、技术服务展得开、养殖产品运得出。
战疫情、渡难关、促发展。为帮助解决2020年疫情期间水产品“卖不出”和“买不到”的难题,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联合会员单位无锡流水鱼推出“慧卖鱼全国渔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发挥会员单位信息技术优势,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不定期组织智库专家通过线上服务作技术指导。一是加强养殖生产管理。做到适时开启增氧机,防止泛塘。对养殖密度大、达到上市规格的池塘,建议企业适当起捕一部分鱼虾进行销售以降低存塘密度,降低养殖风险。尽管此阶段价格可能不理想,晓之以理“舍”就是“得”;做到控制投喂量。疫情阶段暂不追求鱼虾长势,续命要紧;做到动保产品储备。鉴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对于常用的动保产品或改良剂等,应适当增加储备量,以解不时之需。二是加强水质调节。多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视情况换水,减轻水质恶化对鱼虾的威胁,降低病害发生。三是抓好病害防控。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测算经济损失约450亿元,约占渔业产值的3.5%。针对行业痛点需求,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2021年联合会员单位青岛励图高科推出“叮咚渔医”,品种覆盖海淡水鱼类、虾类、蟹类、海参等,平台渔医均有10年以上的一线养殖经历,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病害诊治经验。以在线技术咨询、线下服务站点跟踪方式从源头上解决“找渔医难”的问题,用户反馈谓之“服务到位,方便实惠”。
防控常态化催生预制菜
疫情冲击下,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巨大改变,这种只需简单加工的“方便菜”深受欢迎。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在2023年达到5165亿元,6—7年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风口之下,各路资本纷纷进入预制菜领域,一方面带动了预制菜概念股的一波疯涨,另一方面也加快了相关企业对预制菜领域的扩张和布局。
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的三家广东企业恒兴水产、国联水产、何氏水产竞相“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何氏水产重点推出“何氏蹦蹦鱼”“何鲜氏功夫鱼”品牌,成功打造“黑鱼片”“酸菜鱼”等行业爆品;恒兴水产2021年12月开工南沙渔业产业园水产分拣加工中心项目,预计预制菜等年加工量2.3万吨,年营业收入6.8亿元;国联水产在2022年4月26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2年一季报营收10.62亿,2021年报预制菜业务期内营收达到8.41亿,相较于2020年对外披露的7.3亿元,增加15.2%。据介绍,到2025年,国联水产预制菜营收目标是达到25亿元。
预制菜的流行,让不少水产加工企业看到了未来。在饲料工业快速发展的近30年来,广东水产品在苗种、养殖、饲料、动保等环节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如南沙青蟹、佛山加州鲈、阳西程村蚝、电白对虾等,但水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却迟迟未能取得较大突破。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深入实施,广东水产品“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成效渐显。作为预制菜的重要原材料,预制菜的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强化水产产业的集群优势,推动加工及品牌建设发展。其实早在2019年,海鲜水饺品类就迎来过一轮大暴发。这一年,磷虾、鲜贝、海螺、三文鱼,甚至海胆、墨鱼等都被加工用作水饺馅料。如今,预制菜风味鱼系列、小龙虾系列以及快煮系列、火锅系列、裹粉系列、米面系列等,大单品酸菜鱼、烤鱼、面包虾、小龙虾等网红爆品的崛起,也必将带动更多水产品在预制菜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
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灾害天气、国际市场流通受阻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渔业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针对海洋渔业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的紧迫性、严峻性、复杂性特点,协会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大局,守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住“海关”,在深化打非治违上聚力;坚持目标导向,稳稳守住“陆线”,在推进全面防控上发力。通过持续有力、科学精准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建立健全海洋渔业疫情防控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不平衡,质量效益发展不充分;渔业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不平衡不充分;渔业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不充分。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继续优化调整渔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2015年,国家对渔业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调整,按照总量不减、存量调整、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的思路,将补贴资金用于渔民减船转产、渔业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渔船生产成本补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特别是在稳定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养护水域生态资源、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全世界每三条鱼就有两条是中国养的。”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就《“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答记者问时指出,“十四五”期间,渔业将按照“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低碳、规范安全、富裕渔民”的工作思路,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扩大内需、开放共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渔业现代化建设。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态势下,下一步生鲜渔业的发展建议对策包括:一是积极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坚持“优质、高效、绿色、生态”的发展要求,自觉践行“质量兴渔、绿色兴渔”的理念,深入推进水产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和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二是做好渔业科技支撑和服务,增强渔业综合效益。突出绿色导向,坚持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把渔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转到低耗、生态、节本、安全、优质、循环等绿色技术上来,不断提升养殖装备水平,升级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重点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大力推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升级,让生产过程来洁净水源,优化环境,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庶、乡村美丽的目标。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提高养殖生产效益。“休闲渔业”正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亮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正逐步成为渔民新的致富门路。疫情期间虽然受到重大冲击,但疫情过后,要重振旗鼓,加强工作,扩大宣传,迎接新的商机。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