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战胜危机的第一要务是保增长,使社会处于进步状态之中。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W.0.N.)第一卷,第83页中写道:“正是在进步的状态下,即社会为进一步地获取而不断前进的状态下,而不是在社会已充分富足的条件下,劳动大众和大多数人的状况似乎是最幸福、最舒服的。但在静止的条件下,人们的状况是艰难的,在衰落的条件下则是悲惨的。进步的状态是令所有阶层的人士都欢欣鼓舞的状态,而静止让人感到乏味,衰落让人感到悲哀。”可以说,增长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增长是万万不能的。如同丹尼尔所说:“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推动工业社会的世俗宗教”。
我们认为,面对这场罕见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尽管挑战前所未有,但是,机遇也前所未有。沈阳经济区如果能够利用好这次危机,把握住机遇,将有可能实现持续增长,从百年前的“历史剩京”,发展成为真正的21世纪的“北方盛京”。
1. 统一思想、重建信心的机遇。
纵观中国历史,几乎每一年都写满了各种天灾人祸的记忆,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更是大喜大悲之年。也因此,中国历史哲学历来有多难兴邦、哀兵必胜的思想。可以说中华民族一直是在战胜各种危机、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走过来的。韩国成功战胜1997年金融危机的首要经验就是全面动员、合力救国,把战胜危机当成是爱国和救国运动。当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主体价值观的好时机。正是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实现通过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也来救国的好时机。思想统一形成发展合力,重建信心,是面对危机首要策略。沈阳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扩大积极宣传,强化舆论引导。要知道,思想的统一将节约很大一部分社会交易成本,进而节约社会发展成本,建立信心是积极行动的开始,是克服不确定性的首要途径,是战胜危机、加快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 深化改革、全面创新的机遇。
危机必然改写既有的利益关系格局,而这些利益关系所形成的沉淀成本自然不可避免的成为复苏和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危机不仅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动力,而且还会提供空间和途径。全面的制度创新是克服危机、重获发展的根本出路。沈阳应借助危机的特殊条件,适时、适度推出进一步有利解放生产力、解放企业
伴随着危机的深化,必然产生新一轮优胜劣汰的过程,如同以企业家创新理论著称的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第六章,325页所说:对于这种萧条,我们可以称它为再吸收和清理的正常过程;至于以下述一系列事件为特征的危机爆发恐慌、信贷制度崩溃、破产扩散以及它的更进一步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清理的非正常过程”。这正是加快沈阳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时机;也是引进世界高级人才和先进技术、进行国内外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的时机。
8. 优化三产、结构调整的机遇。
一直以来,沈阳都以工业发展为主线,近几年开始全面优化三产结构。如何做强沈阳的第三产业一直是建立真正意义上区域中心城市的短板。本次危机产生的国际、国内的大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将给已经有准备的沈阳给沈阳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在整合高端服务业方面,可以加速引进国际、国内的相关资源,加快结构调整。
9. 优化人才、高端引智的机遇。
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外很多人才正面临发展困境,这正是引进国外人才的好时机。针对沈阳的情况,应从本身的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出发,特别要引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中紧缺的能够掌握关键技术并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在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达或人才密集的地区设立机构,探索引进人才和智力的新途径
10. 促进公平、营造和谐的机遇。
危机客观上会一定程度的烫平收入差距,如果政府措施得当将有效的促进社会公平,并推动道德重建。如同本杰明,M.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一书中说得那样:“这种关系并不是严格的…它也不应这样…因为经济增长或其匮乏并不能说是影响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唯一因素。但是,总体上英国的经历与美国的一样,显示当公民们的生活水准上升时,社会就更加可能取得道德进步,而且当生活水准停滞时,就更可能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如何借助危机的形势,加大社会公平,构建和谐是沈阳现实机遇。
11. 国家政策、基础建设机遇。
国家刚刚出台的相关产业振兴规划和区域支持发展计划,对沈阳来说是最直接的机遇。仅在城建投资方面的资金总量就达到360亿元。许多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推进将把整个沈阳经济区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仅以交通领域为例:哈大客运专线中,沈阳境内有77.8公里,沈阳将在拆迁等领域拿出33亿元。辽宁省甚至有一个构想,争取这条设计时速360公里的铁路中的辽宁段,能够在2011年率先通车,那时候,沈阳到大连的火车旅行可能只需要1小时多一点的时间;沈阳与铁岭之间的城际轨道有望在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地铁一号线提出年底全线开通,沈阳还将争取地铁3、4、5号线通过国家批准并开工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工程今年要完工等等。这都将实实在在的加快沈阳发展的步伐。
12. 惠及民生、广得民心的机遇。
经济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进而全面自由。经济危机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正如诺贝尔得主阿马蒂亚·森在其书《以自由看待发展》所构建的;政治自由选择权利与机会;经济条件人们拥有各种经济资源如劳动、知识、土地、工具、市场机制提供各种经济资源自由组合的最好机会;社会机会教育、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安排,影响个人享受更好生活的实质自由;透明度担保:公开性、信息发布准确信用机制;防御性保障社会保障,这个全面发展框架。民生与民心工程将成为构建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科学发展的最好体现。
13. 公共服务、政府转型的机遇。
提升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水平和实现政府职能根本转变是现代政府的重要发展方向。危机提供了广泛的对扩大政府公共服务和转型需求,私营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原本就不充分,在当前情况下更需要政府代表的公共部门加大补充力度和完善补偿机制,但尤其应避免“计划型政府”复辟,因此职能转变是关键。
14. 沈阳经济区、加速一体化的机遇。
辽宁大学林木西教授认为:“沈阳经济区”工业聚集特征明显,发展主题突出了新型工业化,在此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会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积累实践经验,促进传统工业由大变强,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崛起之路。本次危机很可能促成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这将是沈阳从危机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大礼。
15. 重拾历史、解决积故的机遇。
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必然积累许多历史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问题没有条件解决。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在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管网、空间规划、各种历史欠账和利益矛盾方面积故很深。沈阳应借此危机机遇,下决心率先解决那些制约沈阳长期发展的历史瓶颈,实现既扩大内需,又惠及百姓的双重效果。
16. 金融商贸、区域中心的机遇。
沈阳成为东北区域的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是必然趋势。因为危机不可避免的带来各类要素的分化后再集中的趋势,历史上的数次危机都不同程度的加速了这样的进程。沈阳可以利用危机的特殊机遇,打破各种利益藩篱,顺应发展潮流,承担历史使命。
趁着美日欧等装备制造业强国深陷危机的历史机遇,可以通过政策优势加大对优势企业的融资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国内外并购高端装备企业。以资产重组为突破,收购境外优质资产,收购研发机构,整合资源、集成技术,促进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同时促进高端技术的互补和创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跃进,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加速构筑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18. 价值重估、投资抄底的机遇。
资本品价值正在重估,虽不敢说到底,但可以说是历史底部区。巴菲特、李嘉诚都纷纷被爆出亏损记录,可见市场的恐慌心理之重。因此,当前是投资抄底的历史机遇,沈阳应为天下先,敢于和善于获取长期回报。
19. 耐用商品、超前消费的机遇。
在当前CPI走低特定环境下,在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价格相对稳定的机遇下,沈阳人应该大胆超前消费一些长期用得着、用得住的耐用类消费品,赚取长期消费者剩余,事实上是变相的一种消费者受益。先关部门有也应针对性的发展消费信贷等刺激消费的政策,引导超前消费。
20. 反腐昌俭、改良风气的机遇。
提到我们这个就全民来说一直不富裕,但却一直不够节俭的大国风气,特别如沈阳这样身处于以大方、豪爽为文化特征的东北,又是反腐倡廉的历史重灾区的中心城市,如果能够借助本次危机的历史机遇,在大力反腐,大力昌俭,尤其是改变当前各种不正之风方面狠下功夫,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仅将推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更将节约有限资源用于生产性领域。正如沈阳市市长李英杰提出,政府今年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等都必须实行“支出零增长”;与此同时,他承诺沈阳今年仅在提高企业退休人员、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11类低收入居民和特殊群体待遇方面,就要拿出117亿元,受益人数将达到122.8万人。宁可让自己过“紧日子”,也要让群众过“好日子”、“更好的日子”。 反腐工程历来都是民心工程的关键,要想唤回市场的信心,先要得到群众的民心。
21. 冷静观察、学习积累机遇。
经历每一次危机就如同体验一场重病,在恢复的过程中虽然痛苦,但却使人有机会异常的清醒,深入反思,观察并学习经验教训,积累克服和避免危机的方法,寻找预防病毒的疫苗和解药。如同儿时的成长历程似乎常常以某些病痛为跨越的机会,所谓多一场病多一些智慧。虽然本文不以分析本次危机的原因为主题,但人性的贪婪与失信显然是制造危机的内生基因。作为城市沈阳及其所依赖的产业、企业和家庭都将自觉不自觉地从还远远未结束的本次危机中,学习到许多制造发展神话的真实谎言,都将体会到我们的发展也必然如同生命周期一样自然而又伤感。
《圣经》希伯来书十一章第一节告诉我们: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在危机面前,信心贵于黄金。如何重获信心,是关键中的关键,也是本文初衷,如果等那些我们期望和未见到的事实都发生了就不能称为信了。明天属于相信明天的人。如果说在鲁迅的语境中: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那么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应该相信;市场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没有路了。哈耶克在《自由的宪章》第二章44页中说:“或许可以说,文明的生成就是始于个人能够利用自己知识范围之外的更多知识来追求的目标,换言之,就是始于个人能够利用自己知识范围之外的更多知识来突破无知的藩篱。”我们在参与创建沈阳的文明进程中,必须相信我们能够运用那些现在还没有答案的知识和力量实现梦想。“尽管我们在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们必须摸索到黑暗区域的边界。”哈耶克在45页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