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药厂只为做收藏:在有生之年穿越历史
浙江绍兴的一位收藏家孙海芳的手里有几件珍藏的宝贝,他认为这些宝贝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但某一天,有个朋友告诉孙海芳,他曾在香港一个收藏家那里看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藏品。这件事对老孙的打击很大,这世上怎么还有跟自己一样的宝贝?
260万买九件兵马俑
孙海芳珍藏的宝贝是十几件唐代兵马俑,在2002年花100多万买下的。孙海芳听说香港藏家手中有几乎一样的藏品时,心里很急,想知道对自己有没有影响,于是很快联系到了香港收藏家。电话里,他希望能亲眼看看这些宝贝,对方欣然应允。
孙海芳第一时间飞到了香港,当看到这四个活灵活现的兵马俑时,他愣住了:香港藏家这些兵马俑只是造型上有区别,制作原料、工艺和他手中的那几件完全一样。分明就是一套东西。
看着这些宝贝,孙海芳很激动:“一个是信使俑,一个是武士俑,还有使节俑和炊事俑,跳舞、唱歌的俑也有。而我手上有一个将军王,还有文官俑、武将俑、执法俑。”孙海芳一心想买下这些兵马俑,便与香港藏家商量,让他出个价钱。可是,任孙海芳磨破嘴皮,香港收藏家就是不肯卖给他。
孙海芳满心遗憾地回到家里,但那些宝贝在他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他每天茶饭不思,琢磨着怎样得到这些宝贝。这些藏品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孙海芳这样魂不守舍。原来,这批兵马俑出自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之一,越窑。
越窑从春秋到宋朝,延续烧制了两千多年,其烧制的青瓷明彻如冰,温润如玉,色泽青中带绿。唐代诗人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越窑青瓷的美,在唐代越窑青瓷更成为皇室贡品。
经过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孙海芳得知,这套兵马佣制作于唐代。它不仅是青瓷中的代表,更是研究唐早期政治与社会的极为罕见的实物史料。在唐早期,唐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地方诸侯势力还未消除,在当时,每个地方势力就像一个小朝廷,宫廷礼仪一应俱全。这套兵马俑反映的就是这些小朝廷内政外交的情景。
孙海芳十分了解:“这套兵马俑作为青瓷,可称为青瓷的代表。它不仅把青瓷的一些制作工艺运用到反映社会政治风貌、历史风貌的作品中,其釉色也变得更加精美,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孙海芳原来认为自己收藏的十五件兵马俑是绝无仅有的,但是没想到香港收藏家手里还有十三件,和他的藏品正好是一套。
他深知这套兵马俑的价值,日思夜想怎样得到那13件。于是,他开出了260万元高价。当初孙海芳收藏这15件兵马俑才花了一百多万元,现在却要花260万元收藏另外13件东西,这令身边的藏友很不理解。面对诱人价格,加上孙海芳一次次诚心诚意的沟通,香港收藏家终于答应卖给他。
2003年7月,香港收藏家派人拿着藏品来到浙江绍兴。孙海芳甚是兴奋,可是当他打开包裹,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只有九件俑,四个骑马俑并没有拿过来。”孙海芳立刻打电话询问香港的收藏家,香港藏家回复说因为非常喜欢这些东西,想再多留一段时间。
虽然身边所有人都觉得孙海芳是被人涮了,但孙海芳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夺人所爱了,即便用260万元只买这九件宝贝也是物有所值,何况香港收藏家答应迟早会把另四件兵马俑交给他,他并不担心。很多收藏家,经常会为了喜爱的东西不惜血本。但有所不同的是,孙海芳并不是一个专门搞收藏的人,他是一位企业家。
经营企业的人怎么会痴迷上收藏,这要从一面铜镜说起。
放弃公务员办药厂
孙海芳迷上收藏,正是从一面铜镜开始的。其实孙海芳办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藏,是这面铜镜让孙海芳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淘宝之路。
二十多年前,孙海芳是机关一个普通干部。某天,他在朋友家无意中看到一面镜子。孙海芳一看到这个铜镜,立刻感受到它对当时心灵的“一种冲击”。孙海芳从朋友口中得知这是一面东汉会稽铜镜,直径仅22公分,上面有四幅图案,生动的记述了春秋时期,伍子胥力谏吴王夫差,不要把越王勾践放虎归山的历史故事。
孙海芳从未想到,一件小小的铜镜竟能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他对这块铜镜爱不释手。孙海芳看着精美的铜镜,立刻就想拥有它:“我向朋友问价,朋友说五千块。五千块相当于几年的工资。”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普通职员每月工资才几十元。当时的5000元,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可孙海芳就像着了魔,不仅拿出自己多年积蓄,还向父母借钱,终于买下这面铜镜。在当时,此举可谓玩物丧志、消财败家。
孙海芳怎么这样痴迷呢?原来,在买铜镜之前,孙海芳就是个明清字画迷。他最喜欢清代画家任伯年和赵子谦的作品:“他们的画,京韵味比较浓,构思构画构图布局方案都十分精细。”而这面铜镜的工艺,和明清字画的准确造型、细腻笔触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引发了孙海芳的思索:“这两种出自绍兴的艺术品如此精雕细琢,是否和当地古越文化有必然的联系?”此后,孙海芳一头扎进对古越文化的探寻中。他了解到,古越文化起源于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绍兴古城。绍兴,古称会稽,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越国的建立越文化开始发源,绍兴就是古越文化的核心地点。古越文化的瑰宝,便体现在越窑青瓷、越国兵器、会稽铜镜,金银玉石这四大方面。
一面铜镜,让孙海芳走入古越文化宝藏,收藏便是发掘和保护这个宝藏最好的途径。从此他迷上了古越文化的收藏,只要看见好东西就要把它买下来。可是,一个直径超过60厘米的东汉车马镜,成为孙海芳心中永远的痛。
一年秋天,孙海芳得知一个卖家手中有一个60厘米的东汉车马镜,立刻赶了过去,看到它的时候,孙海芳脑子里就两个字——国宝:“国内铜镜,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么大的。”这面车马镜描绘了皇帝巡游的场景。但是,卖家开出10万元的价钱,并且不还价。
孙海芳愣了,就算把房子卖了也没有十万块钱。孙海芳当晚夜不能寐:“这面铜镜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确实拿不出十万块钱。”几天后,孙海芳再去看那面铜镜时,得知铜镜被一个老外买走,心痛得捶胸顿足。
他酷爱收藏,可是以当时实力无法实现梦想。 孙海芳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要搞收藏,甚至想把收藏作为一种终身爱好、终身事业来做。但是在机关里面做普通职员,没有钱去实现理想。”他知道要治愈自己的“痴病”,必须靠一剂猛药——钱。于是孙海芳毅然决然的放弃当时人人羡慕的公务员身份,顶着巨大的压力,辞了职。{分页}
他先从商贸做起,攒下资本,开了一家药厂。
药厂收入上千万元
办药厂的目的,就是赚钱搞收藏。
有了药厂,再看见自己喜欢的藏品,就不惜一掷千金,一件都不放过。有一次,孙海芳得知两件珍贵的藏品被广东人买走了,立即驱车前往此人入住的宾馆。他在饭店的大堂里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终于看到那人手里拿着的两件藏品,一件是越王戈,一件是拳头大小的青铜鼎。孙海芳看得两眼发亮,当即用96万元卖了下来。孙海芳爱收藏如命,即便真正涉及企业经营的一些事情,也要处理完收藏的事情才坐下来商量。
虽然孙海芳总是为收藏一掷千金,可也心里清楚:必须把企业做好,才能有更多的钱去收藏品。为了更好的打理企业,他请来职业经理人,药厂经营得不错,年收入上千万。企业赚了钱,孙海芳自然可以收入更多藏品。随着藏品的增多,孙海芳在家附近建起两个大仓库,专门存放藏品,下班以后,不管多累,孙海芳总是一个人到藏品陈列室,细细把玩研究这些藏品。
孙海芳看着藏品,心中很多感慨:“这个东西就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人的生命很短暂,只有与这些文物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有药厂作为经济支住,孙海芳把收藏做得更是如痴如醉,渐渐的,孙海芳的收藏在绍兴有了名气。一天,孙海芳正在仓库研究藏品,接到一位在收藏界德高望重的专家的电话,想要看他的一件藏品。孙海芳很纳闷,平时只有他请教专家的份,这回竟会有权威专家找上门来。究竟是什么宝贝吸引了专家?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所长曹锦炎一见到孙海芳,就提出要看越王戈的要求。原来,有两件戈,一件流到澳门,一件据说流在绍兴,被绍兴的一个收藏家所收藏。几年来,曹所长一直在杭州苦苦追寻这件东西,而这件越王戈,就是孙海芳花96万元买下的其中一件。
曹所长认为这件戈非常重要:“这件戈是记载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在越国先称王然后辅助徐国称王的一件重要兵器。”这把越王戈的内尾有篆书王字,上面还有十二字的铭文。这证明,这把戈就是越国第一代开国皇帝勾践之父的东西。
曹所长告诉孙海芳,这件藏品不仅罕见,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曹所长看过这件戈之后,还问他有没有比较好的青铜器,这令孙海芳非常自豪。他拿出一件青铜小鼎,直径、高度八公分,工艺精细。这件青铜鼎上的纹饰,描述了越国第一代开国皇帝允常如何治理国家,上面的龙纹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很高的价值。
随着收藏知识的积累,孙海芳在绍兴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当地收藏界的领军人物。孙海芳对一些藏品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件春秋时期的几何纹青铜盖盒,像青瓷、铜镜、兵器一样反映越文化精细的一面。但各种纹饰布置的过于精美,组成了器物之后容易造成精细有余、霸气不足的感觉。”
21000平米的博物馆
孙海芳下海经商22年,几乎把挣到的钱都花在收藏上,为了收藏,这些年他花费上亿,藏品达到五千多件。然而,2006年的某天,他突然不淘宝了,竟要用企业所有的现金买一块天价地皮。
原来,2006年绍兴市政府准备在东接沈园、西接鲁迅故里的地方,划出12.68亩的土地,面向社会招标文化项目。孙海芳听到消息很兴奋,这些年来,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他也开始想给自己的藏品安个家,建个博物馆。然而,企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非常需要资金,若筹出这么多资金建博物馆,企业发展必定受到影响。
孙海芳为买地四处筹钱,因为压力巨大而彻夜难眠。身边所有人都反对他的做法,但远在英国留学的女儿,却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孙海芳的女儿打电话说,“爸爸我知道你最近资金紧张,我现在打工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女儿的言语给他巨大力量,他当时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建成博物馆。
2007年3月,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越国文化博物馆终于建成开馆了,馆内藏品近5000件,其中不乏珍贵孤品。博物馆使个人的收藏变成大家的欣赏,孙海芳才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这才长舒一口气。那位香港收藏家得知孙海芳要办博物馆,把留下的4件兵马俑都拿了出来,这套完整的越窑青瓷兵马俑如今成了孙海芳的镇馆之宝。
孙海芳建成博物馆,对绍兴文化弘扬发展贡献巨大:“买文物、搞收藏、办博物馆,我认为这才是最大财富的追求。我们的财富扎根于文化之中,只有用文化财富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越文化养育着绍兴人,两千五百多年里,每一个绍兴人通过这种文化的熏陶,使整个绍兴社会在代代绍兴人的辛勤劳动中发展壮大不断前进。”
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有限,文物的生命无限。通过一件件藏品,人们可以在有生之年穿越历史,回到灿烂的文化中吸取养分。对于孙海芳来说,走了二十多年的淘宝路,终于能用博物馆把古越的故事告诉更多人,作为越国人的后代,他很自豪。
{分页}
玩出财富:带领游客去荒无人烟的海岛
海南省三亚市,冬暖如春,夏无酷暑,四季长绿,风景如画。三亚的海湾,有碧波的大海、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游客们无不被它怡人的风光所陶醉。三亚的一处海滨浴场,沙滩上有五个年轻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们黑亮的皮肤在阳光下燿燿发光。那是他们平时工作时被太阳晒的。他们是些什么人呢?
小漆俱乐部,快乐很简单
在三亚最南端的南海海域,每天乘着船只出海,是他们再正常不过的工作内容。读者认为他们是干什么的呢,渔民,潜水员?他们的职业很特别,他们的名字更奇怪:小漆,光头,小黄,黑漆,和尚。小漆,本名叫漆相之,26岁,来自江苏淮安。和尚,本名叫漆材之,22岁,小漆弟弟,他说“这份工作给我最大的就是快乐”。绰号光头的,叫戚兵,来自天津,他认为“我行我素,自己开开心心就好”。漆衡之,绰号黑漆,29岁,小漆堂哥,一般客人亲切地叫他黑教练。黄继,绰号小黄,来自四川达州,他看待自己和他的工作“人不能没有自由,有了自由才快乐”。
这五个人是海南一家名叫三亚快乐自由人俱乐部的合伙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带领游客到一些荒无人烟的海岛,寻找在海滨浴场根本不可能见到的美景和不可能体验到的快乐。跟其他导游不同的是,每次来到这片熟悉的海域,小漆他们自己都会流连忘返:“面对大海,春暖花开,看到大海以后心胸就会开阔,每次心烦的时候在海边一坐,几分钟之后就快乐多了。”光头喜欢的就是天天呆在水里,他感觉这样既惬意又舒服。俱乐部的客人,大都是慕名而来酷爱户外运动的“驴友”。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学习海底潜水,观赏浅海珊瑚和鱼类,垂钓各种海鲜,品尝鲜美烧烤。这给游客们留下很放松的感受,浪漫的天涯让人感受到三亚原来是这么的轻松、愉快。这就是小漆的目的:“做旅游,大家出来玩,就图个开心。只要让客人开心,超出所值就行。”
小漆是这伙人的头儿,也是俱乐部的创建者。但仅仅在一年多前,俱乐部还只有小漆一个光杆司令。2007年10月,就在俱乐部成立后不久,小漆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游客,这人不仅是来游玩的,而且还希望能够成为俱乐部的合伙人。这个人就是慕名从天津而来的光头。
小漆看到他的光头——有点不太学好的模样,虽然感觉不是很好,但还是尽职尽责的接待了他。几天下来,光头完全被普通游客难得一见的三亚美景征服了:“到了三亚才知道海的清澈,不用去马尔代夫,也不用去夏威夷,在这儿就知足了。”小漆逐渐觉得,光头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恶,相反正是自己很需要的人:只要需要自己做的事情,一定不怕累,有事情都抢着做,让客人开心。就这样,光头留在了三亚,成了小漆俱乐部的一员。随着互相越来越熟悉,小漆惊奇地发现,这个比自己大六岁的光头的身世和经历,竟然跟自己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原来,光头的父亲在天津经营一家自行车配件公司,大学毕业后,身为独生子的光头被父亲拉了回来,担任了公司的经理,但光头做得并不顺心。于是,光头从父亲的公司辞了职,开始四处打工。他做过模特,卖过软件,干过酒店管理,但没有一样是干长久的。后来,光头试图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但经营得毫无起色。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光头又回到父亲的公司重操旧业。但父子俩的合作还是很不融洽:“他指东我打西,他指南我打北,逆反心理造成抵触情绪。”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呢?一次偶然和朋友聊天,听说了小漆的快乐自由人俱乐部,光头顿时灵光乍现。户外运动目前还是新兴行业,光头以前做过很多行业,然后就想再试试改行。一试就是一年多,这是他从事时间最长的工作。眼下的工作让光头快乐无比,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再换工作了。
去海南,睡觉抵抗父亲
然而和小漆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在江苏淮安,小漆的父母经营着一家饲料公司。虽然有两个儿子,但父母还是希望身为长子的小漆能够子承父业。但是大学毕业后,小漆却留在了上海,工作仅仅几个月后,父母发现,儿子失踪了。他一下失踪十来天,父母四处打电话都联系不上,急得心急火燎,而小漆正兴高采烈的躺在三亚的椰子树下悠哉:“我在上海工作了几个月,挣了些钱就偷偷跑到三亚,看着海,吹着海风,感觉特别舒服。”大海是小漆童年时期最美好的向往,而等到了三亚,小漆发现,大海竟比他想象的还要美丽:“三亚的海有三个颜色,岸边是绿色,然后是浅绿色,再向后就是深蓝,三种颜色,然后加上天空的云层,就像化妆一样,沁人心脾的美。有时还不由自主下水捞一口海水喝一下,尝尝海水是不是咸的。每天天一亮,小漆就骑着租来的自行车四处逛,这里的一切都让他如痴如醉。但是,身上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小漆还是不愿意离开,就找了一家潜水俱乐部去打工,并迅速喜欢上了这项工作:“天天可以看到大海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在海边逍遥快活了十几天,小漆这才想到,该给父母报个平安。他告诉父亲,他在海南,父亲当时心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一个小孩子到陌生的地方给人家打工,做父母的怎么受得了。架不住父母左一个右一个的电话,小漆最终还是恋恋不舍地回到了老家江苏淮安。人虽回来了,但心却留在了海南。小漆的父亲没有想到,摊上了这个儿子,他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小漆被父母叫回了老家,告别了他痴迷的大海。为了断掉儿子的念想,再也不肯让他离开自己一步。小漆只能到自家的公司上班,那是个饲料公司,又脏又累,怎能和三亚的海滨同日而语。回家后,小漆度日如年,每天晚上的梦只有一个主题:大海。小漆天天在沙滩上打球、游泳、看帆船、冲浪板,觉得这种人生如诗如画。只要一有机会,小漆就跟父亲软磨硬泡,希望父亲能放他走。小漆也想帮父母,把父母的事业发展的好一些,看到父母过得这么辛苦,也想好好的体贴他们。可是他觉得,作为年轻人,生活应该更加丰富精彩,如果一直在家,眼界就不能开阔,永远只能这么大。
日复一日,父子俩似乎都渐渐失去了耐心。父亲有时候生气了对他说滚,有多远滚多远,小漆就马上到楼上把包收拾好,等下楼的时候,发现父亲把门全部锁好,自己走了,钥匙也揣走了,他根本出不了家门。小漆的父亲说,小漆小时候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他不明白儿子怎么会变得这么任性。不过,小漆再也没跟父亲来硬的,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睡觉。小漆睡得不同寻常,一口气睡了整整一年!从此,小漆每天只做三件事:“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上网,每天上网上到两三点钟。”父亲虽然非常生气,但终究无可奈何。小漆是从弟弟那里得到的经验,弟弟和尚从小喜欢武术,为了能去上武术学校,就曾用过类似的招数。
俱乐部,五人的志同道合
但是,小漆的招数这次却迟迟不能奏效,而且他越来越觉得,睡觉实在不是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小漆觉得睡觉有时真的很痛苦,睡到中午十二点多,自己头都痛了,但是也没办法,只能这样下去。小漆的爸爸很生气,但有苦也没处说。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小漆一直通过网络准备一件事情,有朝一日时机成熟,就直奔海南去创业。两年后的一天,小漆和父亲说,一个南京的同学结婚,邀请他参加婚礼。父亲很高兴,儿子终于愿意出门了。但他并不知道,小漆根本没去南京,而是去了海南。这次海南之行,小漆是有的放矢的,他打算在三亚开一个自行车租赁点,专门为喜欢自由行动的驴友提供服务。找好地方之后,小漆又特意回了趟家,认真的和父亲进行一次沟通:“如果这次出去失败就会死心了,然后一心一意呆在家里。”
小漆父亲也终于意识到孩子呆在家里永远长不大,不出笼子永远飞不高,不能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小漆。父亲的态度让小漆多少有些意外。心里的石头虽然落了地,但有一件事情他还得求父亲:“你要支持我一两万块钱。”
带着两万块钱,小漆返回了三亚。一周后,他的自行车租赁店就开张了。平时只要有空,小漆都和租车的驴友一起出去玩,这让他见识了一个全新的三亚:“去的地方大都荒芜人烟,客人在船边一坐,就是一种原生态的安静的画面。”小漆很兴奋,他要把这些迹罕至的地方开发成独特的旅游线路,专门吸引那些驴友。2007年3月,小漆成立了自己的快乐自由人俱乐部。通过驴友们口口相传,俱乐部很快出了名。不久,俱乐部便吸纳了另外两个合伙人,一个是在三亚做了多年导游的小黄,另一个就是小漆自己的亲弟弟和尚。两个儿子都去了海南,小漆的父亲内心很是复杂。他总是隔三差五跟儿子们通电话,得知俱乐部的生意还算不错,就会有些踏实和安慰。
有一天,小漆突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说要向他推荐一个人,帮助他和弟弟一起经营俱乐部。一听这个人,小漆心里非常欢喜。当即就拨通了此人的电话。黑漆,小漆的堂兄,在上海一家电脑公司工作,性格开朗,做事稳重。更重要的是他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小漆在电话里说,三亚这边很漂亮,过了马路就是海。挂了电话,黑漆请了两天假,拿着两件衣服就来到三亚。
黑漆早上八九点钟来到海边,看见波澜壮阔的大海兴奋极了,直接把衣服脱掉,一扎进去海里,一口气游了一个多小时。和小漆出去玩了两天,黑漆当即决定给公司打电话辞职,留在三亚,加盟了小漆的俱乐部。一年多黑漆都舍不得离开三亚一步:“三亚太好了,比我工作舒服多了。我喜欢自由,也喜欢玩,特别是游泳。”其实小漆父亲虽然万不得已同意小漆兄弟在三亚创业,心里仍然有很多不舍和担心,两个儿子都还这么年轻,他觉得应该有个稳重踏实的人在一起帮助儿子。在他看来,黑漆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黑漆加盟后,几个喜欢大海的年轻人凑到一起,合作得十分愉快。大家玩遍了整个三亚,凡是三亚版图上能够找到的角落,一处都不肯放过。小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我快乐,大家也快乐。”
在三亚,玩并快乐着
奇石湾、亚龙溪、红糖湾,俱乐部的旅游线路在玩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多。他们把观赏热带鱼、珊瑚礁等三亚特有的旅游资源融入到了游玩当中。小漆要把三亚最好玩的介绍给游客,让客人花最少的钱,玩最开心的东西,要让客人喜欢上三亚。他们敢保证:“接待的每一个人都会一下子喜欢三亚。”通过网络,看着这些漂亮得不可思议的照片,很多驴友纷纷找上了门,在小漆的带领下,见多识广的驴友们都不禁感叹如此美景。俱乐部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凭着良好的口碑,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个月起码有三四十个游客给俱乐部打电话,但小漆坚持每个游客只收取不到300块钱的费用,而且每天最多只接待20个顾客。对此,其他伙伴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在小漆和伙伴们看来,大家在一起就是边玩边赚钱,金钱固然重要,可是快乐更加重要。每天带的游客少了,操心少了,不仅能照顾好每一个顾客,让每一个顾客都玩尽兴。而且他们也可以在陪游客游玩的同时,尽情地享受大海。不仅在外面玩得高兴,在公司里几人也丝毫没有主次之分,大家从来没有因为钱的事情闹过别扭。小漆说,“我们几个都不是太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对客人负责、愉快的工作这个原则让我们在一起”。在他们眼里,这个工作实际上就是带着游客一起尽情地玩。
他们喜欢这个工作,不会感觉到累。客人最后回去的时候都非常开心,很多人玩到最后就成了好朋友。小漆几个人的绰号,都是客人们慢慢叫开的。一年了,虽然经常要带着客人在海里一呆一整天,可是他们对大海丝毫没有厌烦。没有客人的时候,大家每天就一起钓鱼、吃饭唱歌,生活得幸福而快乐。客人也觉得,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快乐的小漆们能让人得到快乐的感染。
远在江苏老家的父亲,看到网络上游客对儿子小漆豪无保留的感谢,也心生满足。应儿子们再三邀请,父亲第一次来到了三亚。小漆爸爸感慨道:“三亚确实美,到了这个地方都不想走了。”看着小漆父子其乐融融的情景,光头很是羡慕,不由想到了远在天津的父亲。光头觉得父亲很辛劳:“六十二了,挺心疼他的,希望他过来享受一下,我们俩一定会好好的喝喝、好好的聊聊。我要带他到三亚最美的地方,一定让他玩遍大海。”
因为喜欢大海,几个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聚到了海南三亚,也因为大海,几个年轻人在玩中感受着不尽的快乐,体味着丰富的人生。光头说自己一点都不后悔换了这么多工作,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还得到了各方面的经验。小漆觉得,想法一定要放的开,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想出来做一番事业,就不会在社会上“饿肚子”,所以不管做什么,只要自己开心的,就不要考虑太多。
夕阳映照,海滩上的这几个男孩子大都是“80后”。在很大程度上,“80后”是一个代表着叛逆的字眼。他们大都不肯遵从父母设计好的人生路线,而是追求一种新的生活状态:玩并快乐着。其实,玩,能玩出门道,玩出财富,也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