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商业聚焦>正文
  • 1%家庭拥有全球35%财富 新百万富翁加速出现

  • 责任编辑:cbmag 2008-09-07 08:00:00
  • 2007年莫斯科奢侈品展览会上,模特抛起假钞票。(资料图片)

    菲律宾儿童在等待救济口粮。(资料图片)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4日发布的一份世界财富报告显示,尽管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势头,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但是全球个人财富总额却增长了5%,达到109.5万亿美元。

    连续第六年增长

    这是个人财富连续第六年获得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和海湾地区国家的家庭,以及原本已经非常富裕的家庭,个人财富增长最为迅速。

    报告称,个人财富呈现越来越集中于富人手中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最富裕的1%家庭掌握着全球35%的财富。此外,全球十万分之一最富裕的家庭(家庭资产至少在500万美元以上),掌握着21万亿美元的资产,占世界个人财富总额的五分之一。

    此外,去年新的百万富翁出现速度加快,亚洲和南美洲发展中国家百万富翁的增幅最大。总体来说,去年全球百万富翁家庭增加至1070万个,增幅为11%。

    BCG的报告指出,虽然富人更富,但是面对金融市场动荡,他们也相应调整投资策略。

    今年,更多资产被转移到相对保守的投资领域,更多资金被留在国内市场,部分人则减少新的投资。

    增长持续速度放缓

    BCG警告说,目前的金融危机令财富市场前景不明朗。去年北美地区个人财富的增长从2006年的9%放缓到3.8%,反映出房贷和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BCG预期今年个人财富增长势头持续,但是速度会放缓。今年,由于美国华尔街遭受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因此资产增长预期会下降到1%以下。

    BCG表示,未来五年全球个人财富每年将保持超过3%的增加,比起2002年至2007年平均8.5%的增幅大幅减少。

    报告显示,亚洲远东地区(日本除外)和南美洲的个人财富增长幅度最大,达到14%。这主要受惠于亚洲制造业的发展,南美和中东地区现金增加和政局稳定。

    BCG认为,银行、经纪和短期资本经营者应该扩大在远东和南美等个人财富迅速增长的地区的业务。

    次贷危机进一步打击穷国

    本报综合报道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4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明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将更为严重。

    Unctad的报告称,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平均将下降1%。但是到了明年,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扩大。报告警告称,食品和燃油价格高涨,以及全球需求放缓,将给贫穷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

    Unctad官员素帕向媒体表示,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国家,都应该慎用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货膨胀这一手段。

    利益未能惠泽穷人

    Unctad的报告指出,“在目前脆弱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收紧货币政策会加剧全球经济放缓。”报告认为,通货膨胀的危险被过分夸大,因为经济放缓将减轻通胀压力,商品和燃油价格也会广泛稳定在目前水平。

    Unctad表示,食品、矿产和燃油等商品价格高涨,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复杂的影响。虽然出口商能够获利,但是这些利益却未能落入穷人的口袋。

    特别是食品价格高涨,对发展中国家城市的贫穷人口造成打击,这使得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对一两种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商品价格巨变时非常脆弱。

    这个问题在非洲尤其突出。大多数非洲国家一半以上的出口是商品出口,而其中超过一半的国家,一半的出口只由一种商品组成。在全球38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有20个国家也是这种情况。

    Unctad指出,为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富裕国家必须将其对贫穷国家的援助提高50%至500亿美元到600亿美元之间。如果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还要提高经济增长率的话,援助资金还需进一步增加。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 罗杰斯警告可能爆发货币危机
  • 国美股权激励 从家族制到职业经理人时代
  • 经济学家称中国经济规模年底将超日本
  •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出台 传媒业迎来契机
  • 国外IT业瞄准中国农村网络化
  • 地产商任志强博客炮轰央视 称其仇视房地产
  • 柳传志复出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