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商业聚焦>正文
  • 国家质检总局遭反垄断起诉 河南企业曾联名质疑

  • 责任编辑:cbmag 2008-08-06 08:00:00
  • 因为一张贴在产品背后的电子监管码,在《反垄断法》实施首日,国家质检总局成了垄断防伪的被告,被媒体称为“反垄断第一案”。

        而电子监管码在河南推行一直“磕磕绊绊”,尽管有近3000家企业加入了电子监管网,但上千家掏了600元入网费后,所谓的电子防伪监管码根本没有投入使用。

        事件

        国家质检总局  遭遇反垄断起诉

        8月1日,在《反垄断法》实施首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监督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就遭遇了反垄断法的第一起诉讼。

        北京多家媒体近日报道称,北京兆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防伪公司,将国家质检总局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企业为什么要告国家质检总局?因为从2005年4月开始,国家质检总局不断推广一家名为“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国检)的企业经营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以下简称电子监管网)的经营业务,将电子监管网的推广与中国名牌、免检产品等评选挂钩,并规定一些产品不赋码入网不得销售。企业加入这一系统,每年一般需缴纳600元的密钥费,而普通市民通过手机查询,每次也需缴纳0.2元的短信费。

        于是,企业认为:一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强制推广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严重损害了防伪行业各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权利;另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且加印监管码的做法对食品安全几乎起不到作用,根本没涉及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

        4家防伪企业的代理律师认为,国家质检总局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刚刚实施的反垄断法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推广中信国检经营的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使中信国检在同类企业中形成独家垄断的地位,严重损害了原告及防伪行业其他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权利。

        说法

        河南推行电子监管码一直磕磕绊绊

        如同每个公民拥有自己的身份证一样,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企业加入电子监管网后,企业的产品也是“一物一码”。

        商报在今年1月7日、8日两天,分别以《刷下“身份证”就知商品真假》、《政府委托企业监管市场遭质疑》为题,报道了河南推行电子监管码的情况。

        在当初报道时,消费者称查询商品真假增加消费支出,企业称打假成本不降反增,律师认为政企联合推广电子监管网涉嫌垄断等问题,已在河南推广过程中浮出水面。

        对于国家质检总局因为推广电子监管码而成防伪垄断被告,是否会影响到河南企业,中信国检河南分公司负责人以“我们仅仅是技术委托部门,具体问题归省质监局管理”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下一步电子监管码能否顺利推行,就看总局能不能挺住这事了。”省质监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其实河南推行电子监管码一直是“磕磕绊绊”,“规定出台时,已有人质疑政府部门与企业联合推广不妥,也有企业不愿意入网,但总局是我们的上级主管部门,有文件我们只能执行。”

        这位工作人员说,如果国家质检总局能挺住“防伪反垄断”这一事件,下一步我省的企业还是要“该入网必须及时入网”,“工商部门统计在册的企业有10万余家,而目前入网不到3000家,差距还是很大。” {分页}

        现状

        本地市场难觅电子防伪码

        之所以要推广电子监管码,国家质检总局宣传称,是对企业、消费者、执法部门等多方有利的一个举措。

        比如,电子监管码一般是一品一码,相当于产品的“电子身份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产品流通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查询产品信息;执法部门对产品可以随时监控,发现有问题的产品迅速溯源和召回,对假冒伪劣行为予以快速查处。

        省质监局质量处处长孙银辉此前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预测,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7月份,郑州市场上将很容易见到带有16位电子监管码的商品。因为国家质检总局在去年年底下发通知,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食品、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化妆品9大类69种产品的企业要强制入电子监管网,产品要加贴电子监管码才能生产和销售。

        事实上,商报记者前天、昨天在郑州市人民路丹尼斯超市、紫荆山路易初莲花超市等多家商场、超市走访发现,市场上难觅带有电子监管码的产品。

        在人民路丹尼斯超市,即便是列入首批强制目录的矿泉水、方便面、饼干、啤酒等,记者查看了数百种产品,只发现乐百氏小瓶饮用水瓶身带有电子监管码。

        “电子监管码?没听说啊,是QS标志吧。”商场大多售货员并不知道电子监管标志是啥样,正在购物的消费者更是闻所未闻。

        调查

        大多数入网企业“迫不得已”

        市场难觅电子监管码的产品,是因为入网企业太少?省质监局有关人士不认同这个说法。

        “年初入网企业有500多家,现在已经快2700家了。数字每天都在变化,说明每天都有企业在入网。”省质监局打开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让记者看,截至昨天,河南已有2643家企业加入电子监管网。

        不过,该网站统计显示,河南入网的2643家企业中,只有1127种产品赋码。大部分入网的企业赋码数量是“0”。记者随机找了十几家入网企业,他们提起电子监管码满腹牢骚。

        “入网是迫不得已,所以只好掏了600元入网费,他们就给我们企业名单打上去了。”郑州市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称,他们公司是今年3月份才入网的,但交了600元入网费后才发现,想要自己的产品赋上电子监管码,远远不是600元能解决的事。一物一码,弄到产品包装上谈何容易?

        条件

        不入电子监管网不能参加评优

        交600元入了电子监管网,企业并没有把电子编码用来打假。“印刷成本增加了,很多印刷公司不给印制这种编码。”一家农资公司负责人余先生说,初步计算发现,要想给产品印上电子监管码,每个包装成本增加0.1元,而他找了另外一家防伪公司,包装成本每个仅增加三分钱,“同样都能起到打假作用,我当然选择成本低的。”

        一位企业负责人透露,大多数企业加入电子监管网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公司是3月份入的网,河南省质监局当时下发了一个通知,企业如果不入电子监管网,就不能参加今年的名优产品评选。而且质监部门是食品生产许可证、组织代码等证件的发证机关,企业不入网能行吗?”

        事实上,电子监管码从开始推行就面临着一场“博弈”。国家质检总局推行的“电子监管码”,在食品行业内也引起轰动。3月中旬,全国19家知名食品企业曾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对电子监管码提出质疑,其中就包括莲花味精、双汇集团、大用实业等三家河南企业。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 罗杰斯警告可能爆发货币危机
  • 国美股权激励 从家族制到职业经理人时代
  • 经济学家称中国经济规模年底将超日本
  •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出台 传媒业迎来契机
  • 国外IT业瞄准中国农村网络化
  • 地产商任志强博客炮轰央视 称其仇视房地产
  • 柳传志复出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