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话气化
文∕山西沃土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波
给人们一个回归自然的机会
2009年冬季取暖刚结束,清徐县迎宪村的村民便到县里上访,争取集中供热的“国民待遇”。既然都是城镇户口,为什么我们迎宪村就不能享受集中供热。已经是“城中村”的迎宪村四百多户村民还是靠家家户户的小型燃煤锅炉烧土暖气取暖。家家户户门口堆放着煤炭,风起满城都是煤灰,雨下街道横流黑水。一个采暖季节每户大约消耗10吨劣质煤,花费三四千元钱以上,土锅炉的一次性投资也近万元。户均排放26吨二氧化碳,远远超过北方户均2.5吨以上的水平,是秦岭以南没有实行集中供热的城市每年户均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5吨的17.3倍。眼下,迎宪村集中供热已纳入规划,今年可望实现集中供热。此外,燃气管道已经铺设到了该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清徐县还将面临许多迎宪村这样的城中村供热和广大农村居民供热的压力。
无独有偶,海外媒体报道,留学法国的博士举例,在湖南省,人们冬天用微薄的炭火、穿厚棉衣取暖;美国多数人不仅住大房子,且在暖和的屋里穿衬衣。发达国家的采暖标准是户外环境温度低于15℃,分户采暖的燃气锅炉自动供暖。
2006年—2008年,清徐县实际供热收费(使用)面积3019160.57m2,单位面积平均热成本7.51元/月,调整后的居民热价按使用面积每月4.50元/ m2收取,价格倒挂3.01元/ m2,企业亏损908.77万元。加上困难群众、低保户等不能支付的缺口,财政负担的压力很大。
为保证居民冬季采暖,采取差额煤价,政府给予1500万元的燃煤补贴;财政给予困难群众100元/人、农村学校学生50元/人的补贴。由于燃煤集中供热存在热效率低、排放量大、投资和维护费用高、财政负担重等弊端,清徐县将不再扩大燃煤集中供热面积,抓住气化山西的有利时机,推进供热体制改革,率先实现供热体制的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基于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燃气供热工程,改造推进区域供热和分户采暖供热体系,减轻财政负担,提高供热清洁舒适度,节能减排、利国利民。
城里人不愿意住在乡村,农村人纷纷向城里挤,说穿了就是生活条件的差异。乡村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好,但小环境(生活条件)不好。交通和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主要体现为“双水双气”——冷水热水,燃气暖气。气化山西,采用燃气取暖、烧热水,一水一气,达到了双水双气的目的,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重视城乡居民的采暖用气和热水用气,把节能减排贯彻到日常生活当中。气源开发,管道铺设要与燃气资源合理利用、燃气商品的市场培育,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紧密结合,统筹考虑。例如,降低燃气入户门槛,逐步取消燃气初装费等不合理收费,为燃气商品的市场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统筹城市发展,实现城乡生态化,在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意汲取和总结城市规模失控造成的诸多环境、生态、健康问题,切不可把大城市发展的模式照搬到农村来。要在气化山西,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乡村生活质量,城市支援农村的同时,积极引导城市居民合理向周边小城镇、乡村流动,给人们一个回归自然的机会,使人民在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从而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带来冬天里的一把“火”
城乡生态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目标,是山西省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反复强调的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积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调整冬季采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燃气采暖工程,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培育发展燃气市场,鼓励分户采暖,在供热体制改革中取得战略性突破,彻底扭转现行供热体制“企业负担不了,家庭无法支付,政府管不过来”的被动局面。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燃烧效率高,而且没有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可减少60%的二氧化碳和50%的氮氧化合物排放,直接缓解温室效应,也是世界各国使用最广泛的清洁能源。冬季采暖、家庭热水采用燃气锅炉,热效率提高30%以上,并且大大节省供热管道、燃煤锅炉等基础建设投资和相关维护费用、人工费用,实现热能的商品化、市场化,把节能减排延伸到户,利用经济杠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于生态脆弱、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的山西意义更为重大。经过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几年建设,目前,全省天然气管网已经覆盖了全部11个市的86个县区,并延伸到了49个乡镇的155个农村,下一步天然气将先覆盖1098个具备条件的新农村,那些偏远农村将采用运输压缩天然气和建设沼气集中供应站实现补充。
全面气化山西首先是119个县区全都用上天然气,其次,大力推广的城乡经济、城镇经济要全部使用天然气,包括新农村、公共服务业、CNG(压缩天然气)加气汽车,以及优势工业企业如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冬季取暖、热水供应等居民生活需求,都要使用上天然气。清徐县将天然气特许经营权授予省天然气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全县天然气管道铺设、维护和燃气供给,清徐县已基本具备燃气供热的基础性条件。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日前在中国能源学会主办的“十二五”能源战略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将由目前的4%提高到8%。2010年6月,我省提出把过境天然气和资源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和煤制天然气“四气合一”的一体开发规划。其中,天然气加氢气占60%,煤层气占25%,焦炉煤气占15%。四种燃气实行混合输送,全省联网调度。6月22日,山西国际能源集团与太原煤气化公司共同投资16亿元的太原-和顺-长治煤层气主干线工程正式启动。全长约450公里,设计输气能力每年4.9亿立方米,贯穿太原、晋中、长治的14个县(区、市)。预计于2012年7月全线投产运行,建成后将保证沿线居民和煤化工企业用气。气化山西是一个产业工程,更是造福于民的生态工程。充分利用山西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据测算,用50亿立方米煤层气(瓦斯)来替代煤炭,可减少灰尘排放99万吨,减少飞尘排放6300吨。“四气”产业一体化是转型布局的关键。山西省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领导组会议曾讨论了《山西省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和煤制天然气 (以下简称“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山西省“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山西省 “四气”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规划,2015年,山西省“四气”供气总量达到218亿立方米,总利用量达到111亿立方米;2020年,山西省“四气”年供气量达到379亿立方米,实现119个县市区天然气、煤层气全覆盖、交通干线全覆盖、重点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区全覆盖。大力实施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四气合一”战略。天然气、煤层气、压缩气三个公司要按照综合开发利用100亿立方气体的目标全力推进,力争到2015年,实现管网建设总里程达到3500公里,覆盖全省86个县(市、区),向全省1098个新农村试点村供气,惠及人口1300万,形成多种气源互补、管网横竖贯通、集中科学管理、全面加快推进的格局。
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山西作为能源资源大省,环境和生态压力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清徐县在煤化工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压力,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经济与环保兼得的发展之路。而城乡生态化建设,正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既关系到当前的发展,又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因此,无论是就发展而言,还是就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言,都是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
按照太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1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2.67吨标煤下降到1.87吨标煤,下降30%,年均下降6.9%,实现节能量1264万吨标煤。居民生活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0%,节能量40.4万吨标煤,占3.2%。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燃气能源供给保证,分户采暖利国利民,政府没有理由不积极推动城乡供热体制改革。利用能源结构调整的历史时机主动推进供暖体制改革,降低居民能源消耗,减少排放,置换区域发展空间。提高居民采暖的清洁舒适度,让居民有更多的采暖方式选择,自觉参与城乡生态化建设。
城乡生态化还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除了城乡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重构,还涉及到发展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职能转变。具体到供热体制改革,首先要转变“燃煤思维”为“燃气思维”,集中供热转变为区域、分户采暖,供热管道转变为供气管道,供热到户转变为供气到户,政府包办转变为热能商品交易,行政管理转变为市场调节,统一供热时间转变为自主选择,采暖补贴转变为节能奖励。将节能减排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统一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更不是节省能源、减少排放一定以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能源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将极大提高社会与公众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身边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切实感受到城乡生态化发展的意义。
据了解,为了满足冬季采暖的需要,抓住气化山西带来的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清徐县政府下决心率先在本县范围内大力推进分户燃气采暖工程,先在具备燃气条件的城中村进行试点,逐步推广,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并逐步实施燃煤锅炉燃气化改造,探索建立一个集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政策和技术于一体的重要燃气化热源中心系统示范区,重点开展区域采暖、分户采暖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与试点,积累经验,创立融资、工程、运营一体化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燃煤集中供热系统管理体制和能源效率问题,自南向北一路推进,积极参与太原市集中供热的燃气化改造,发展配套相关产业,打造节能减排新型燃气采暖器产业基地。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