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冬的一天傍晚,陈昌道在北京的家里接电话。电话是他父亲打来的,电话里父亲怒气冲冲:“你自己想怎么做都行,为什么要把弟弟拉下水?你能为弟弟的未来担保,你能为他负责吗?”
陈昌道做了什么惹得父亲如此动怒?原来陈昌道想拉着自己的弟弟一起做生意,对此父亲是一万个不同意,打电话极力劝阻。虽然父亲很生气,但是陈昌道还是铁了心叫弟弟一起做。陈昌道的坚持激怒了父亲:“你以后就不要认我这个父亲。”
老父亲在电话那头要跟陈昌道断绝父子关系,口气还特别的硬。按道理说陈昌道不过是想拉弟弟一起做生意,老父亲至于这么反对吗?甚至连儿子都不认了,陈昌道到底要做什么事,父亲这么不乐意?
扔了“铁饭碗”卖茶叶
陈昌道和父母相隔千里,两天前,当住在福建老家的父亲听陈昌道的妹妹谈起,陈昌道想让弟弟帮他做茶叶时,父亲十分气愤。
妹妹印象中父亲当时暴跳如雷,非常反对。
其实,父亲之所以这么反对也是有原因的。陈昌道祖上四代一直为茶农,生活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的一个小村庄,别看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茶山,一年四季风景怡人,可像父亲这样靠采茶卖茶为生的茶农,家境却十分贫困。
母亲经常感触:“做茶很辛苦、很累,每天去山上被太阳晒,有大雨、有大风,我跟老头太辛苦了。”做妹妹的特别能理解:“每个父母都是一样的,不想让孩子这么辛苦,跟着父母亲在山上风吹日晒早出晚归,脸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一种耕作状况,都希望孩子能够走出大山,能够跳龙门。”
为了供孩子读书,父母白天采茶晚上做茶,每天起早贪黑。而陈昌道和弟弟也不负重望,双双考上了大学,尤其是弟弟陈昌宋更出息,考取了武汉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成为村里惟一的一位硕士研究生。
陈昌道想想也能明白:“弟弟的学有所成,对父亲来讲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他对弟弟特别的在意和在乎。”
弟弟毕业后,顺利进入百强企业华为公司工作,由于表现出色,不到半年时间就升任了技术主管,前景一片光明。而哥哥陈昌道,三年前却辞掉稳定的教师工作,来到北京的马连道卖起了茶叶:“把铁饭碗扔了,北上做茶,整个过程里没有一件事我父亲是满意的,在他眼中我很叛逆。”
看着陈昌道每天窝在一个20平米的小店里卖茶叶,父亲已经很难接受了,这时陈昌道又要拉着弟弟一起捣腾茶叶,父亲能不生气吗?
陈昌道当然也理解:“茶,我父亲种了一辈子,很辛苦,祖上一直种茶很不容易,收入也不多,好不容易把我们培养出来,我不听他的话,回去做茶的老本行,还把弟弟也拉进来,所以父亲特别的气愤。”
父亲很担忧陈昌道茶叶生意做不好,要知道以后连退休费都没有,心里能高兴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老父亲觉得好不容易把哥俩培养出来,大儿子扔了铁饭碗去卖茶叶,现在又要拉硕士生弟弟下水,也难怪老父亲心里想不通。
“免费仓库”成茶叶卖场
2000年,陈昌道怀揣几千元带着妻子来到北京马连道卖起茶叶,几年下来,生意稳步增长,小两口日子过得挺舒服。但一直想在茶叶行当里有一番作为的陈昌道,其实早就不满足窝在自己20平米的小店里,总琢磨着找到合适机会扩大规模。这天,一位福建老乡来到陈昌道的小店道别,言语中透露出想要卖掉马连道茶城三楼的店铺。
陈昌道特别惊喜:“这个空地有一千多平方米,我想机会来了,能够实现我的抱负,机会来了能够做我想做的事情。”
陈昌道当机立断,决定把全部家底三百多万拿出来,盘下茶城三层这一千二百平方米的场地。当陈昌道把想法告诉妻子时,一向温柔贤惠的妻子却强烈反对,逮住机会就劝他:“盘下这么大的店来做,困难肯定会很大,资金投入也大,而前途却是一个未知数。”
20平方米的小店一下扩成1200平方米,这不是蚂蚁变大象么?别说妻子担心了,就连陈昌道本人心里也直打鼓,拿下这么大的店到底要做什么,其实陈昌道自己也没想好,但这么难得的机会,陈昌道仍决定冒险一试。想来想去怎么也不能让店面空着啊,可为了租店,陈昌道的资金已所剩无几,进货的钱从哪来啊?就在发愁犯难时,陈昌道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办法:“我想了一个招儿,因为很多老乡在经营不同的茶叶跟茶具,我让他们把所有商品都往店里面搬,就等于我这个店给你当库房,当寄存、寄卖的地方。”
把1200平方米的店给别人当“仓库”?陈昌道图的是什么?陈昌道也不说透。
其实,陈昌道早有计划,他是想赊货来填满卖场,这样既解决资金的不足,又方便了同行,一举两得。于是,陈昌道开始奔走于马连道茶叶街的店铺,一家家去游说。
陈昌道兴冲冲:“我就跟他们说,商品放在库房你还要租地方,还要交库房租金,而且光靠你一个店卖,又卖不快,如果你把它放到我这里来,而且我那个地方又那么大,你又不要租房的钱,而且我又会给你卖商品,卖了你又有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没想到这个“免费仓库”还真好使,很快就得到了同行的响应,一千多平方米的空场几天内就填满了各种样式的茶叶、茶具及衍生产品。
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陈昌道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商机:“我能不能做一个店,或者做一个大卖场,类似超市那样的大卖场,把中国所有的好茶、好的茶具都装在里面去,顾客来我这里一看,就能看到中国所有的茶叶跟所有的茶具。”
2004年年初,茶叶大卖场一开放,一下吸引了大量顾客前来光顾。
拉着硕士生弟弟卖茶叶
陈昌道这个茶叶超市的新颖模式真火了一把,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接踵而来。首先商品种类繁多、供应商参差不齐,陈昌道现金流出现大问题;再加上店面扩大60倍,员工一下变成几十人,管理也跟不上。
陈昌道每天一人要面对这么多问题,他越来越觉得吃不消:“当时采购是我自己,人员管理也是我自己,还有卖场的行政管理还是我自己,每天的工作量特别大,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精神绷的很紧。”
高强度的工作压得陈昌道喘不过气,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
陈昌道去医院检查:“一检查发现五高,血脂、血液、血糖、尿酸、胆固醇都高,然后每天觉得身体越来越不对劲,头晕脑胀的。”
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头发开始花白,我特别心疼就说咱们能不能缓一缓,或者是慢慢做,但是他就觉得既然接下来做,就要一炮打响,一定要做的让人刮目相看。”
即便再不舒服,陈昌道每天仍强撑着到店铺。1200平方米的茶叶大卖场放眼望去就像个大仓库、杂货店,陈昌道心里说不出的滋味,他越来越感觉到必须得有个得力的帮手。想来想去也只有弟弟最合适:“除了亲情外,我对他特别信任,我觉得他各个方面素质都比较强,他很适合来做这个企业。”
陈昌道之所以考虑到弟弟,首先弟弟是自己人,信得过;再者,弟弟在华为公司出色的业绩和管理能力正是自己企业最需要的,如果有弟弟的加入难关肯定会渡过的。
陈昌道很自信:“我们之间的兄弟感情,他肯定会义不容辞地回来帮我。”{分页}
11月26日是弟弟的生日,陈昌道特意选择那天给他打电话,邀请他过来:“第一祝你生日快乐,第二御茶园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希望你能够回来帮我。
弟弟陈昌宋没有想过哥哥会在这么一个时间提出请他回御茶园,哥哥的请求让陈昌宋很是意外,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哥哥憔悴的样子:“我看到我哥哥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困难,白头发一下子增多,后面大病了一场,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星期。 ”
一想到这些,陈昌宋觉得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要帮哥哥一把。
听到陈昌宋答应了,陈昌道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了地。可他却不知道,弟弟陈昌宋口头上虽然答应了,心里却犹豫不决,毕竟哥哥公司前途未卜,如果就这样放弃了自己好不容易打拼来的前景,心里确实有些不舍。
断绝父子关系已示反对
弟弟陈昌宋心里没有谱:“对我哥哥而言,公司的未来非常好,确实能走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陈昌宋心里明白,要想在传统茶行业里有所作为,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一想到这么多年的兄弟感情,陈昌宋没有理由不回来。
陈昌宋记忆之门打开:“哥哥读高中时我才读小学,每次晚上睡觉,哥哥都会先给我暖脚,暖完脚以后他才去看书。小时候这种感觉非常深刻。”
陈昌道比弟弟大了将近八岁,所以对弟弟一直是格外的疼爱、呵护,可以说弟弟是陈昌道一手带大的,而弟弟也受到了哥哥的影响:“从我读初中开始,他就不断地灌输一个思维模式给我,虽然没有告诉我未来要做什么,但是他在设计,类似于设计我的职业发展方向,或者我的职业生涯一样,其实就是这个东西慢慢引导我走过去的。”
不知不觉中,陈昌宋早已深受哥哥的影响,从思维模式、喜好甚至声音兄弟俩都是惊人的相似。而对于茶叶大卖场的这种经营模式,陈昌宋自然也是十分认同。
陈昌宋分析说:“当初国美跟苏宁可能没有现在这样的模式,但是对于茶的这种消费模式,我觉得这种大卖场的模式能够一部分解决现有茶产业链上游存在的问题,对这种模式,我觉得还是很有信心的。”
于是,陈昌宋决定加入哥哥的公司,可这刚走马上任,老父亲却从亲戚那听到风声,急了!好不容易才培养出的两个儿子,现在都要跑去卖茶叶,反了不成!都怪大儿子,太不像话了,不过管不住大的,小的我还管不了了?
自从来到哥哥的公司,陈昌宋有好几天不知如何告诉父亲这件事,不过还没等他开口,父亲的电话就打来了:“你这没用的孩子,养了你这么长时间,你还卖茶去。”
陈昌宋说公司里面不是单纯地卖茶,可父亲不等他说完:“这怎么会不一样呢?你在外面干得好好的,干嘛要回去啊?干吗要到你哥哥的公司去啊?到时候我下半辈子怎么办?如果你这样子,你也不用管我、你也不用理我了。”说完“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听到父亲气得说不认自己这个儿子了,陈昌宋一时没了主意。
陈昌宋是最小的小孩,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因为我父亲从我初中到高中那一年,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都会问我,这个事情我这样做你看行不行?这样做行不行?而这次的事情他非常生气,而且语气也非常重。”
引进设备在家乡建厂制茶
老父亲的态度让兄弟俩犯愁,哥哥陈昌道自知有愧,根本不敢面对父亲,父亲也气得不听他解释。于是兄弟俩合计,怎么也得想出个法子让老爷子消气。
弟弟陈昌宋背着父亲辞掉了高薪工作,回来帮哥哥一起做茶叶,父亲知道后是极为动怒,甚至要与小儿子断绝父子关系。
从姐姐那里,他们知道父亲当时非常生气,半年下来吃不好、睡不好,老是坐立不安。 所以陈昌宋马上发动其他人:“让我的家里所有人给我父亲做思想工作,但是当我再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一提到这个问题他就挂电话。”
眼看父亲如此坚持,兄弟俩没有办法,只有先干着,相信父亲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理解。
哥哥陈昌道很乐观:“我想父亲总有一天会理解,因此我们要做出成绩来,事业成功了,到时候他肯定会理解我们行为,所以我们兄弟俩接下来就是开足马力拼命地干了。”
有了弟弟帮忙管理,陈昌道如虎添翼,困境很快就渡过了。兄弟俩齐心协力,卖场越来越规范化,生意十分地红火。
陈昌道的茶叶大卖场在北京迅速发展,可远在福建的父亲仍是不理不睬,很长时间父亲都不接他的电话,陈昌道心里也十分难受。一晃半年多过去了,这时正赶上收购茶叶,陈昌道借这个机会回到久别的家乡,陈昌道见到父亲:“我叫阿爸,他爱理不理的样子。”
老父亲的不理不睬,让陈昌道不知所措。趁父亲出门,母亲偷偷告诉他,其实父亲早就知道你们生意做得不错,只是心里还过不去那道坎。
于是,陈昌道拿自己的儿子逗父亲开心:“我就告诉他孙子很想念他,我知道他很喜欢我儿子,我就告诉他孙子表现得如何,在学校表现很好,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女儿又得了全国美术比赛三等奖,他听后很高兴。”
慢慢的,父子关系缓和了许多,陈昌道心里总算踏实了。
父子之间的那块冰终于化开了,陈昌道心里很是欣慰。可太平日子还没过上几天,陈昌道的一个决定又让父亲火冒三丈。
原来,陈昌道打算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在家乡建厂制茶,一来可以带领农民致富,二来自己又可以控制茶源,保证御茶园茶叶的质量,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产业化,一举多得。陈昌道盘算得很好,可没想到自己建厂的决定却遭到了众人反对。
第一反对就是父亲:“我做了一辈子的茶,这么多亲戚、朋友都做茶厂,你看见几个人赚到钱,发了财?花钱那么多,办不成功就浪费啊,我不理解。 ”
即便没人理解,陈昌道仍是坚持要办厂,私底下也经常找父亲聊天,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沟通。正因为面对面的时间多了,父亲也确实看到儿子长大了,有着不同于自己的对茶产业的思考,于是父亲做出了一个让陈昌道惊讶的举动。
“他从家里赶了过来,主动要求干活,每天吃住跟工人在一起,起早摸黑。”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陈昌道百感交集:“感觉很幸福,我能感受到他一直很努力,而且很无私,他到了六七十岁还上山干活的时候,他干活的收入他都要给儿子,他从来也不说自己很辛苦,所以我觉得父亲很伟大。”
茶厂建成后,父亲没有闲着,一家人搬到员工宿舍,还当起了后勤部长,保证工人们的饮食起居。
如今,陈昌道有万亩茶园生产基地,又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设立茶叶大卖场,年销售额接近亿元。
弟弟陈昌宋说:“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把茶的产业链从茶的种植、加工、生产、销售、茶叶深加工,以及茶叶衍生产品的开发集为一体,把整个茶产业链里面每一部分的精华都集中在我们御茶园的茶叶大卖场里。”
哥哥陈昌道补充道:“然后通过我们的连锁经营,在全国中大型以上城市,我们计划在三年之内建立二十家的大卖场,再建立两百家以上的茶叶专卖店,通过这种模式推广、扩张。”
父亲种了一辈子的茶还是个茶农,而陈昌道却把跟茶沾边的产品都放在自己的大卖场里,反而是做成了,而且还欲罢不能,一下开了十几家。陈昌道觉得电器行业里有国美和苏宁,自己也要做成茶行业里的国美、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