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商战>正文
  • 环保商机 小东西大财富

  • 责任编辑:cbmag 2008-08-01 08:00:00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环保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努力贡献,力量虽小,但意义深远,就像本期的两位中国商人。
      在一些人看来,小小的餐盒里砸进去20亿,太不值得。可在刘关清眼里,他砸进去的是20亿,可端出来的是成百上千亿,因为小小的餐盒承载着一个巨大的环保市场,经济利润相当诱人。您说刘关清这一砸,到底是值还是不值呢?
      我们最早使用一次性筷子,是为了方便卫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车玉龙发明的这种筷子,既满足了人们对卫生的要求,又节约了大量木材,应该说是另一种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舒心日子。小物件筷子经车玉龙改造,每年为国家可以节省资金十一个亿。
      不知道这些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意味着什么。但可以肯定,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对我们说声谢谢。而这一切需要您做的只是两个字——接受。
     
     
    省了11个亿的拼接式节能筷
         你没有没注意过,我们平时用的筷子,一般多长?你有没有见过,有一种筷子是拼接式的?
         我们平时用的筷子,长度一般是24厘米。而拼接式筷子是由两部分组成:中间金属环连着上面塑料的筷子杆,长16厘米,下面连着一个木制的筷子头,长8厘米。用这双筷子吃完饭,只要把筷子头拆下来,再换上一个新的就可以了。
     
    为了环保,忍痛销毁全部筷子
      这种拼接式筷子的发明者,是大庆石油管理局销售公司的一名水电维修工,叫车玉龙。他发明出这种筷子之后,还积极地把它变成产品推向市场。
      2004年的一天,哈尔滨的一家工厂向车玉龙订购了10多万双可拼接式节能筷的筷子杆,总价值七八万元。可还没等这些筷子杆出厂,车玉龙就决定把它们全都销毁。
      “一开始做出样品试用时我还挺高兴,但随即我就看到食品卫生法里有个规定,餐具、器皿生产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允许使用有毒有异味的材质。”车玉龙说他的筷子杆属于不合格产品。
      车玉龙生产筷子杆使用的是一种叫做ABS的塑料,这种材料一遇到高温就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车玉龙的初衷是研究环保节能筷,所以这批遇高温就会产生有毒物质的材料必须销毁。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车玉龙积蓄甚微,定制筷子杆的费用都是他七拼八凑借来的。如果筷子杆全部销毁,他不仅赚不到一分钱,还要能背上一身的债务。
      车玉龙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权衡再三,还是做出了销毁筷子的决定,“说实话,我很心疼这笔钱,但如果把它推向市场,那就与我的思路完全背离,我不是在给酒店节约开支,而是把酒店往火坑里推。”车玉龙庆幸自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回到大庆后,车玉龙已经弹尽粮绝,他打算把节能筷的事情放在一边,先慢慢把债务还清。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大庆晚报》的电话,事情峰回路转。
      那时候,《大庆晚报》正在做一个叫《圆梦》的专栏,主要是帮助一些普通老百姓实现自己的梦想。车玉龙的一位朋友向新闻部主任于涛讲述了拼接式节能筷的故事。
      认真听完故事的于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对于这些带有悲壮创业色彩的平民英雄,作为媒体应该有义务在关键时刻帮他们一把,不要让这些发明躲在仓库里睡大觉。”
      几天后,《大庆晚报》以《小块头也有大智慧》为标题对车玉龙的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很快车玉龙就接到了六七十个读者打来的电话,给他鼓劲打气,甚至还有人表达了要跟车玉龙合作的意向。
      “我们俩从有合作意向的人中进行了筛选,最后选中一位姓马的先生,他的资金实力和合作诚意非常合适。”于涛兴致勃勃地说道。
     
    保护环境,从每个人点滴做起
      有了新的资金支持,车玉龙又可以继续他的节能筷子事业。紧接着又一个好消息传来,他的朋友找到了适合做筷子杆的材料——密胺美耐磁。
      这种材料质地光滑,类似瓷器,导热性弱,非常适宜接触手和嘴唇。车玉龙惊喜不已,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拼接式节能筷的好材料。
      其实,只要有餐饮业知识的人大都知道这种材料,可车玉龙这个“门外汉”为了找它却绕了个大圈子。这一次,车玉龙算是找对了路。
      众所周知,一次性筷子的问题十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一直是全社会讨论的焦点,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找到完全解决的办法。车玉龙既不是专家也不在环保企业,却自信而且执着地要生产出一次性筷子替代品。
      车玉龙的这个异想天开,正是从三年前他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开始。在那档节目里,自然之友协会会长梁从诫的一番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他从小布包里拿出一双竹筷子,呼吁我们说,节约和保护环境,从每个人点滴做起。”车玉龙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节目结束后,车玉龙立即上网查找资料。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我国每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有450亿双,相当于消耗1000万棵大树。折合下来每天要消耗1.25亿双,按每双3分钱来计算的话,每天扔掉的筷子价值为300多万人民币。
      车玉龙觉得,自己只要找到一种价格更低廉也更环保的材料来替代木材就算成功了。可他走遍了大庆、哈尔滨所有的筷子批发市场,却毫无收获。
      车玉龙对筷子痴迷不已:“凡是卖筷子的地方我都去看,我们家的筷子也因此多起来,有塑料的、有密胺的,有竹质的,有木质的、包括高档的包金头的银头的等等,每一种筷子我都逐个地从外观尺寸去衡量。”
      很快,车玉龙的同事们都知道公司里出了一个要做特殊筷子的“怪人”。但最让车玉龙苦恼的,不是别人的不理解,而是毫无进展的研究。
     
    夜走山路,寻厂家受到惊吓
      有一天车玉龙偶然叫的一份外卖,却给了他灵感,“在将近10个月的时间里,研究没有任何突破,当时心里很不舒服。所以顺手把和外卖一块送来的筷子给折断了,从厨房拿了双自己的筷子回来后,我看到地上的筷子头,突然有了新想法。”
      车玉龙马上拿来尺子一量,发现吃饭时被污染的部分不超过7厘米,也就是不超过普通筷子的三分之一。所以只要把这三分之一部分替换掉,就可以省下三分之二的木材。按照这个思路,车玉龙做出了第一双样品,他兴奋不已。
      我们最早使用一次性筷子,是为了方便卫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车玉龙发明的这种筷子,既满足了人们对卫生的要求,又节约了大量木材,应该说是另一种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舒心日子。
      车玉龙越想越美,可没高兴太久,眉头又紧锁起来。这筷子不光需要合适材质的筷子头,更需要大量的八厘米长的筷子头。平时只听说过生产筷子的筷子厂,却没听说过只生产筷子头的工厂。
      为了找到这样的工厂,车玉龙吃尽了苦头。当时,黑龙江生产筷子的企业,大都集中在大小兴安岭林区里。于是,车玉龙只能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坐上几个小时的火车,到白山黑水间去寻找那一家家散落在密林深处的筷子厂。
      可车玉龙第一次出门,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当天下火车的时间应该是在晚上5:40左右,因为当地没有旅店,我只有到山里找到生产厂家,才能解决住宿问题。但是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生产厂家的影子也没看见,此时山里已是漆黑一片。”
      车玉龙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往林子里走,夜越来越深,路却看不到尽头,山里的各种奇怪的声音更让车玉龙心里发毛。
       “我在雪地里走路的声音把一些鸟惊动了,再加上杂草里面的一些塑料袋沙沙作响,我心里非常害怕,赶紧掉转头往山下跑,直到找到一家愿意让我借宿的老百姓家里。”车玉龙拍拍胸口,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车玉龙又搭上当地老乡的农用车往山里赶,结果他发现,在他昨晚掉头的地方,只要再向前走大约5000米,就到了他要找的那家筷子厂。这既可以算是老天爷跟车玉龙开的小小玩笑,也可以看成是对他的一次考验。{分页}
     
    原木浪费,加工利用率只有50%
      可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那些生产筷子的厂家一听他的来意,都纷纷摇头。“因为当时生产的24厘米长的一次性筷子销路非常不错,如果我的产品进入市场,肯定会带来竞争,影响他们的销售。”车玉龙坦言。
      大约有半年的时间,车玉龙时常出没在大小兴安岭林区,寻找能为自己生产筷子头的工厂,车费搭进去好几千,可依然没有人愿意跟他合作。“生产我这种筷子需要在原设备上做改动,厂家担心如果我的产品市场不认可,半路夭折,那么所有改动的设备都将成为废品,损失很大。”
      车玉龙一边为他的筷子头找生产厂家,一边给他的筷子申报专利。2004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为车玉龙的拼接式节能筷颁发了专利证书。这给正奔走在茫茫林海的车玉龙打了一针强心剂。
      曾经对他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改变了看法,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经朋友介绍,他又认识了一位姓鄂的木材加工商。
      “因为我的年轻可能给人不信任的感觉,所以一开始他对我的来访并不重视。”车玉龙自我检讨说。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车玉龙除了再次把他的筷子的种种优点和市场前景详细说了一遍之后,还拿出了自己刚刚换发的新专利证书。
      “他把专利证书拿出来给我看,证明了他是值得信任的。我问他自己有工作,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情?”车玉龙的合作伙伴鄂峙名说起初次见面情况。
      当车玉龙把节约理念、四处碰壁的经历一一道出之后,鄂峙名出于同情,更出于敬佩萌生了与车玉龙合作的想法。
      “我在这个行业做了六七年,加工方便筷子大家用的都是原木,利用率只有50%,而原木的生长周期大约需要40—60年。”对于大量木材的浪费,鄂峙名惋惜不已。
      车玉龙和鄂峙名相见恨晚,一拍即合。鄂峙名不光答应为车玉龙生产筷子头,还花钱改进了自己厂里的设备。看着机器里吐出的一根根符合长度的筷子头,车玉龙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进军酒店,“潜规则”阻断销路
      就这样车玉龙既找到了适合筷子杆的材料,又找到了生产筷子头的厂家。拼接式节能筷准备批量投入市场。可是车玉龙又遇到了新问题。
      当这些筷子生产出来之后,车玉龙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推销出去。“我们几个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来没有做过销售。进门找老板的时候就是张不开口,好不容易张开口后,心里想的和说出来的又完全不一样。”车玉龙在这个困难面前跌倒无数次。
      那些日子,车玉龙跟合作伙伴每天吃过晚饭之后,就去大庆的各家饭店推销他的拼接式节能筷。每次,都是满心希望地出门,却屡屡碰壁而回。
       “有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加起来跑了40家,常常是还没进去,就被门童拒绝了。要不就是把筷子送到酒店,可很多的酒店前厅经理连看都不看,心里特别不好受。我们来这里吃饭时,别人把你当上帝,现在来兜售产品,就被看成是要饭的。”巨大的落差,让车玉龙一时难以接受。
      更让车玉龙难熬的是,大量的资金已经被他投入到生产中了。如果不能把筷子成功地推向市场,他不仅收不回投资成本,更重要的是,他最初要用新产品取代传统一次性筷子的愿望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车玉龙仔细计算过,他的筷子杆每双1.2元,筷子头每双0.024元,而当时的大庆,一次性筷子已经卖到每双0.05元。按照一千人用餐的酒店计算,一天就能节约开支近三十多元,一年就是一万多元,筷子没道理卖不出去啊?
      后来,一位朋友为他指点了迷津:餐饮业有很多潜规则,如果想成功推销出自己的产品,必须给前厅经理适当的回扣。
      了解这一情况后,车玉龙更多的是无奈。他在这个行业完全是个“门外汉”,在这些灰色的“潜规则”面前,他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和愤怒。有些人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竟然把环保节能产品拒之门外。
     
    蝴蝶效应 为国家节省11个亿
      幸运的是,车玉龙每次遇到麻烦,都有“贵人相助”。一天,车玉龙刚从外地考察市场回来,就接到了一位陌生人打来的电话。
      对方告诉他,自己是一家酒店的经理,看到了车玉龙放在他们酒店免费试用的拼接式节能筷,觉得非常有趣,甚至还想做这种筷子的销售代理人。
      将信将疑中,车玉龙很快和这位酒店经理见了面。“他当时非常诚恳,又要押房照又要交保障金,我说不用,只要你能把这个市场做好做大,其他都不是问题。”对方给了车玉龙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原先我供职过的酒店,收到了车玉龙送去的筷子,我看见后非常高兴,发现这是个长远的事业。第一它能给国家节省资源,第二价格并不高,有利于酒店也有利于国家发展。”酒店经理梅天宝眯着眼笑道。
      凭着梅天宝在酒店业多年积累的人脉,仅仅过了三个月,大庆市就有700多家酒店用上了车玉龙的拼接式节能筷。2006年4月1日国家对木制一次性筷子收取消费税之后,这种优势就更明显了。  
      “支持我的朋友跟我说,他说这个东西看起来虽小但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句话一直成为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向前走的动力。”车玉龙动情地说道。
      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过一个名词,叫做“蝴蝶效应”,是说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在两周之后就可能在北美洲引起一场龙卷风。意喻即使是一个微小的机制如果加以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甚至引发一场革命。筷子是样小物件,但经过车玉龙的改造,全中国每年可以节省资金十一个亿。更重要的是数千万大树,将因为它而继续挺立在那里。
     
     
    20亿的小餐盒大革命
      如今,一次性餐盒已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用品,由于它的成本低、投资小,成为很多创业者青睐的行业。
      2004年,来自国家质监局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现有一次性食品餐具生产企业3700多家,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都很小。全国80%左右的生产厂家投资额都在100万元以下,国内最大的一次性食品餐具生产企业投资额也不过三四千万元。
      就在那一年,有个叫刘关清的人张嘴说了句震天动地的话:我要投资20亿兴建环保餐具加工厂!
     
    “忽悠”三位好朋友到深圳
      金灿、宫朋和罗政刚这三位东北人本来相互间并不认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就是在深圳做餐盒生意的刘关清。
      2004年春季,他们先后接到了刘关清的电话邀请,获知刘关清已经开了一家规模庞大、设备一流的现代化餐盒加工企业,急需他们过去帮忙。
      当时,这三位东北人分别在国内不同的生产餐盒的企业上班,并且都身居要职,负责各自厂里的生产技术工作。听说刘关清建了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餐盒加工企业,三位东北人毫不犹豫地辞去工作来到深圳投奔刘关清。
      然而,一到现场他们都傻眼了:小山丘、杂草、荒地,满目凄凉,一片狼藉。大呼上当的三个人十分生气地质问刘关清为什么要骗他们?
      刘关清却振振有词道:“不敢欺骗,只不过是为了求得好朋友的帮助耍了个小小的花招。我的确要在这片荒地上兴建世界超一流的工厂。”
      踌躇满志的刘关清向三位朋友描绘着他的计划、他的工厂。还没等朋友们回过神来,他又说出了一句让他们目瞪口呆的话:他要建的工厂总投资将达20亿。
      金灿、宫朋、罗政刚这一回算是彻底领教了刘关清的“忽悠”本领。他们先是被刘关清“忽悠”到了深圳,现在,还没见到工厂的影子,刘关清又拿出一副“气吞山河”的架势,声称自己要建的工厂投资额将达到20亿。
      谁都知道,20亿不是个小数目,特别是用20亿投资生产小餐盒,这样的举动非同一般。
      朋友们都认为刘关清是天方夜谭,这项目不可信。
      刘关清并没有急于为自己洗脱“罪名”。他只是把自己的周密计划以及实施方案,一项一项地向朋友们认真解释,从建厂到投产,到用什么样的设备,到做成多大的规模,刘关清事无巨细地全向朋友们倾吐。
      三位东北朋友渐渐地被刘关清的规划所打动,很快就决定留下来加盟到刘关清的企业中。
     
    代理环保餐盒生意红火
      刘关清当时其实是环保餐盒的代理商,所开的公司不大,总共也就十几个人。他请三位东北朋友来,就是为了“招兵买马”,为他20亿的工程做准备。然而,三位东北朋友的到来却像一声炸雷在这个小公司炸响了。
      原来,刘关清一直是背着公司里的人操作这个20亿的大项目。从项目立项到设计完成,他整整跑了两年多,也向家人和员工们隐瞒了两年多,三位东北朋友的到来终于使他隐藏的这个特大秘密浮出水面。
      终于得知真相的妻子第一感觉就是如五雷轰顶:“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才挣了几千万,现在要投资20亿,即使变卖所有的家当也不可能达到这个天文数字啊。”妻子谢秀华对这事既震惊又气愤。
      妻子的话语透露出,刘关清的经济实力离操作20亿大项目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可是,他却请来朋友信心十足地要做成这个事情。刘关清有背景?
      今年40岁的刘关清做餐盒生意属于半路出家,之前他是做装修生意的。1996年的一天,把装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刘关清偶然认识了国外一家知名企业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向他介绍了他们生产的环保餐盒,可以回收。
      当时,国内生产这类环保餐具的企业屈指可数,深圳还完全没有,市场上充斥的是有安全隐患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发泡餐盒一遇热,比如在微波炉里加热到60度以上,就会熔化、变形,释放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点着了还会冒黑烟。而环保餐盒在微波炉里加热到130度都不会变形,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也无害。”刘关清详细地区分两种餐盒的性能。
      了解到环保餐盒的优势,刘关清感到这一行在中国一定有巨大的市场。1998年,他放弃装修行业,成立迅宝公司,成为那家外资企业在华南地区的总代理。凭着聪明头脑和吃苦精神,刘关清迅速把越来越多的环保餐具推向了超市、酒店甚至海外。{分页}
      
    投资20亿生产餐盒
      然而,正当刘关清准备更进一步扩大市场时,他却明显感觉到,那家外资企业不再很好地给他供货,还有意刁难他、制约他。
      “我们夹在中间特别无助,这边我们催供应商交货,那边客户催我们交货。” 妻子谢秀华尴尬地说道。
      作为代理商的刘关清帮助那家外资企业把市场开拓得越来越好时,他们不仅没有给出更优惠的条件,还处处为难刘关清,这其中有个很微妙的理由。
      原来,刘关清代理那家外资企业的产品,并没有按照他们的原样推出。他觉得国外人生产的餐盒款式,不太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于是,他结合市场,和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产品,使产品在外观和性能上都获得很大提升,有的产品设计还获得国家专利。
      刘关清把经过改造的代理产品贴上自己迅宝公司的品牌,推向了市场。随着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那家外资企业却感到越来越强的危机感,他们仿佛成了刘关清的一个加工厂,对刘关清的供应上越来越消极抵触。
      这样的结果反而激发了刘关清的无限斗志:“既然这样,那我就自己开发一个加工厂,而且一定要做大、做好。”
      2002年初,刘关清开始筹建自己的加工厂。筹备了两年多,20亿投资的项目规划终于出台。考虑到家人会反对,他从一开始就悄悄地瞒着周围的人。然而,当这个秘密一旦公开,他还是遭到了妻子的强烈指责。
      在妻子眼中,刘关清做事太不切合实际。投入这么大资金做个小餐盒,万一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可刘关清却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在刘关清看来,小餐盒虽然不起眼,但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它所拥有的市场其实是很大的。
      “这个市场我了解过,比如日本,人口只有一亿多,2004年他们的餐盒销量达到五千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00多亿。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只要做成十分之一的业务,就达到日本的销量了。”刘关清胸有成竹道。
     
    抵押六家人合住的房子换贷款
      实际上,近些年我国对一次性食品餐具的需求量在逐年攀升。现在每年的需求总量都在2500亿件左右。这意味着刘关清如果建起投资达20亿的环保餐具加工厂,其生产量就连广东省一小半的需求量都达不到。
      按照刘关清对环保餐盒的市场分析,他投入20亿做环保餐盒,资金额其实不大。可20亿的巨资该从何而来?
      一下要拿出20亿的资金搞建设,刘关清也深知不现实。他决定项目分三步走,采取“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策略。可第一期工程的投资也需4个亿,依然大大高于刘关清的经济实力。不过,刘关清觉得,既然认定了这件事,他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2004年4月,刘关清的工厂破土动工了。看着刘关清坚决要做这个大项目,刘关清的妻子谢秀华既生气又无奈:“到最后我们都没办法说服他。只能跟他一块去做,总不能让他一个人管着这么大风险的项目。”
      随着工程一点一点向前推进,刘关清把以前积累的资产全部投入到了建设中。在施工期间,他非常挑剔,不满意的地方就推倒重来。这样,他的资金投入无形间又加大了,他不得不三天两头跑出去到处借钱。
      某一天,刘关清的资金告急,他想把自己家的最后一栋房子抵押出去换回1000多万元贷款。没料到他的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弟弟妹妹们的反应尤其强烈。
      刘关清家的这栋楼上不光住着他自己一家人,还有老父老母及五个弟弟妹妹六家人。以前,作为长子的刘关清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大家人在他的带动下,早早过上了比较优越的生活。
      现在,刘关清要把房子抵押出去,连他自己都有些伤感,“心里很难受,谁愿意抵押房子,但项目做不好心里更难受,只能走这条路。”
      为了把20亿的大项目做好,刘关清觉得自己必须集中力量,闯过所有难关。他把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向家里人解释,家人虽然觉得他是瞎折腾,但最后还是默默同意了他的决定。
     
    喜遇贵人痛快借款600万
      在家人的支持下,刘关清把住房抵押出去,拿回了一笔贷款,帮助企业渡过了一道资金难关。但20亿的投资毕竟不是个小数目,这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他所面临的资金难题。
      刘关清为筹集巨额资金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就在他感到力不从心、举步维艰时,贵人降临。
      当刘关清的一期工程快要封顶时,由于缺乏资金,工程不得不停下来。在一位好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一位名叫肖永坤的机票代销商借钱。不曾想没费什么口舌,这位陌生的肖老板就爽快地答应借给刘关清600万。
      是什么原因让肖永坤借钱如此痛快?作为莱斯达航空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总裁,肖永坤用三言两语解答了疑问,“我觉得刘总给我的第一印象特别朴实,像个踏踏实实的做事业的人。再加上我觉得这个行业前景不错,应该没有什么风险。”
      其实,在肖永坤的内心,还有一个隐藏在心底的理由,刘关清的经历让他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创业不容易,他也是一路受到很多朋友、贵人的帮助才有今天。
      借了600万后,刘关清怀着感恩的心经常到肖永坤这里走动,彼此的了解逐步加深。不久,肖永坤又以自己的公司做担保,帮助刘关清从银行贷到了2500万,这再次加快了刘关清工厂的建设速度。
      按照刘关清的规划,他的一期工程建成后将有20条生产线。考虑到资金紧张的问题,刘关清原打算采取边生产边建设的办法,获得一定资金回报后,逐步完善这些生产线。然而,一次巧遇又让刘关清抓住了一个机会。
      2006年3月,刘关清到深圳市政府办事。在发展和改革局蔡处长的办公桌上,他看到了一份深圳市第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推荐名单。在上面,他没有找到自己企业的名字。
        “他问我们生产的环保餐盒也是循环经济企业,为什么没有推荐。他还建议我们去他企业看看。”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循环经济处处长蔡羽回忆说。
     
    20亿工程可换60亿年产值
      当时,深圳市刚刚开始发展循环经济,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毫无经验可谈。到刘关清的企业一看,蔡羽惊喜地发现,自己在这里找到了活生生的事例。
      在刘关清刚刚试生产的工厂里,他们运用新一代塑料改性高分子环保材料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环保餐盒,品种达到1000多种。这些餐盒一旦用过,还可以实现多次回收利用,变成近似工艺品的桌椅板凳等物品。
       “当时第一感觉就是从沙里淘到了金,抓到了一条漏网大鱼,我答应回去以后就跟领导汇报,推荐他们企业作为示范项目的第一批企业。”蔡羽神情激动地说道。
         不久,刘关清的迅宝公司获得了深圳市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称号。由此,企业的影响力不仅扩大了,还获得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后来有多家银行主动向我们提供贷款。我们向有家银行贷了两千万元的时候,该分行审查人员表示,这个项目很好,如果资金不够,还可以再给我们贷一倍。”这让刘关清感到既意外又兴奋。
      多方面的资金支持,使刘关清的工厂建设速度比他预想的快得多。2006年10月7日,历时两年,投资4亿多的一期工程终于宣告竣工投产。整个生产采用全封闭式大规模流水线作业,在生产的产品和工艺上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环保餐具加工厂。
      工厂投入运营后,为加快资金回笼,快速拓展市场,刘关清又想出了与邮政合作的办法。
         他先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邮局达成了合作协议,同时在自己的企业设置了一个800免费呼叫中心。客户只要拨打他们的800免费电话预订,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四个城市的邮政部门就像送特快专递一样,在24小时之内把环保餐盒送到客户手中。 
      既节省了成本,又快速扩大了市场,刘关清很快就享受到了与邮政合作所带来的实惠。由于资金回笼比较快,今年,他的二期工程马上要动工了。按他估计,20亿的工程全部完工后,年产值可达60亿。如果市场行情好,六到七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大数据时代会计管理的变革
  • 清华博士6年烧光3000万:现金流!现金流!
  • 如何交一份“双基础”模式下的财务报告
  • 我倒在了拼车行业疯狂补贴的前夜
  • 83天创业失败:方向+节奏,才是正确的战略
  • 智能结算系统助力高校智慧食堂建设
  • 每年10倍增长,因为做对了这几点
  • 网易是一家让人“看不懂”的公司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