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每天都在变化的世界,着装在变,建筑在变,城市在变,观念也在变。苏州有个叫南林苑的地方,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区,可这里却发生着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这个小区里生活着一群古代装束的女子,乍一看比拍古装剧还有范儿,这些女孩举止温婉,每天的学习任务就是练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她们奇怪的举动和小区里的正常生活显得格格不入,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摸不着头脑。
穿着汉服上课的女子
原来,小区里开办了一所私人学校,这些打扮成古代女子的女孩都是这里的学生。这个学校自创办以来生源渐增,这与它独特的优势分不开:到这里来,人们浮躁的心容易变得很平静;到这里来,行为举止会变得温柔一点,优雅一点;到这里来,可以学习道德经、论语和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到这里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古代才女在现代社会同样有很大市场。很多学生被这所学校的魅力所折服。
学生所穿的汉服本身质地飘逸,穿上以后就有点飘飘欲仙回到古代的那种感觉,所以为了更加真实地生活在“古代”,学校还规定:不准大步走路啊、不准高声说话、不准握手等,最奇怪的就是不准收年轻的男子当学生。
说出这个奇怪规定的人本身就是个小伙子,不过他不是学生,而是这所私塾的创办人,名叫傅奇,字正之,号鸣鹿。他为私塾起了个特别的名字——“淑女学堂”。
至于为什么不招年轻的男学生时,傅奇解释为:“这些女孩形象气质都比较好,可经过媒体报道的夸张渲染,很多人就误以为淑女学堂的女生全部都是美女,我们担心一些男孩来学习目的不纯,打着学习传统文化的旗号,实则想交女朋友谈恋爱。”
傅奇自称是淑女学堂的堂主,他拒收男学生是不想破坏了这片清静之地,“在里面学习时,心情一定要很安静,诗情画意的,如果有一个男士闯进了她们的生活,打乱了她们内心的安定,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折扣。”
这是一所奇怪的学校,一群奇怪的女子,还有一个思想怪异的堂主。说来有趣,傅奇的人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带有一些传奇色彩。
孩子不爱学传统文化
傅奇是河南商丘人,大学读了三个月就退学了。由于他非常喜欢传统文化,2001年就在开封开了个“子曰”书店,专门卖中国历史文学的经典著作。
苏州一直是傅奇魂牵梦绕的地方,2004年傅奇第一次来到苏州,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那次是来苏州旅游,第一次看到寒山寺,脑子里立刻蹦出张继的《枫桥夜泊》那首诗,诗里面描写的场景好像就在眼前,那一刻,我想这个城市是属于我的。”
傅奇下决心要留在这个城市,然后就从开封义无反顾地到了苏州。在苏州生活的每时每刻,傅奇就像穿越了时空,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文学作品一一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书中描绘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非常清晰地矗立在傅奇的眼前。
傅奇留在了苏州打工,但是工作一直不尽如人意。突然有一天,傅奇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正是这则消息改变了傅奇的命运。
傅奇回忆道:“媒体报道说中国的私塾经过2500年的跨度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心里特别遗憾,莫名其妙的难受。”
这则网络新闻点燃了傅奇的斗志,他向朋友借了几万块钱,几天的工夫就办起了一个自己的私人学校。可傅奇万万没有想到,他在苏州创业的第一步就栽了个大跟头。
傅奇的私塾一开始只是招收小孩子,可是来报名的寥寥无几。现在的孩子都被家长送去学习舞蹈、外语等课程,传统文化没能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趣。
费尽力气,傅奇的班上只有十几个孩子上课。眼看他借来的几万块钱都要赔了进去,此时的傅奇找不到出路。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女孩子来学堂买少儿读本的四书五经,看到学堂整个的环境和学习气氛十分喜爱,便极力要求和五六岁的孩子一同上课,学习传统文化。她的做法一下子触碰到了傅奇的心。
傅奇观察到,这么虔诚的、想学知识的女孩不是一两个,市场的需求人群得重新定位。有了这样一个念头,傅奇心里开始盘算,既然有这么多的女孩想来听课,何不办一个淑女学堂来教她们?
淑女学堂找淑女
虽说这是傅奇的突发奇想,但这个想法还是有现实基础的。苏州是个经济发达、生活富足的城市,又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很多外国人都来这里投资、生活,当中西文化在苏州交汇的时候,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和艺术再一次彰显了它的魅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成为了苏州乃至周边地区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新风尚。
“女孩子的内心里面还是很向往淑女状态的,堂主能用淑女学堂这个名字作为一个商机的切入点,我认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个学生翘起大拇指说道。
现如今,私立教育五花八门,但把淑女们集中到一起进行培训的,傅奇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淑女学堂该怎么办,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脚底下没谱。
一开始,傅奇每天都在网上疯狂地寻找所有和淑女、汉文化有关的信息。找着找着,他突然想到,既然是办淑女学堂,他就应该知道淑女该是什么样?怎么才能变成一个淑女?所以办学之前,必须先找淑女。
思路明确之后,目标也很快出现,“我经常上汉网,正好看到了傅奇发的一个关于他办学的帖子,我就在后面跟了一个帖子说我正在找他。过了两天他就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他也正在找我,彼此都觉得很有缘分。” 这个女孩子就是傅奇要找的淑女,她叫方芳,网名叫做天涯在小楼,是一个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孩。
第一次见面时,方芳穿了一套汉服,这让从来没有真正见过汉服的傅奇大开眼界,“衣服很漂亮、很好看,能给人以力量和感动,这种衣服就是我要的传统。”
从方芳那里,傅奇了解到,在很多地方都有像她一样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更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把自己要办淑女学堂的想法告诉了方芳。
“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子,一个我认为已经很标准的淑女形象了,我就把起草的任务交给她,她果真很正确地表达出什么是淑女。”傅奇笑笑,庆幸自己没看错人。{分页}
为淑女开设古琴课
于是,方芳就按照自己的体会,给傅奇写了一个淑女学堂的宣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载以来,美丽高雅、知书达理、善良恭谦的女子是男人心中一个无法释怀的情结。想成为现代版的淑女吗?来淑女学堂吧。”
一夜之间,傅奇的淑女学堂成了各大媒体的焦点,来私塾学习的女孩络绎不绝。一开始傅奇只是给这些女孩子上一些古代典籍的学习课,可淑女们并不满足只是读读诗,念念词,她们要求开设琴棋书画课。
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是有一个原因,苏州是古琴的故乡,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的地位很高,秀才四艺,琴棋书画,琴是放在第一位的,在古代的文化人里,琴是他们必修的一样东西。
可傅奇要想开设古琴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古琴虽然好,但是一个琴动辄要好几万,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练习琴也要七八千,如果要买琴投入就会很大,但没有琴学生又不来学。”傅奇陷入两难境地。
一把琴憋倒英雄汉,淑女学堂的第一门课就把雄心勃勃的傅奇难倒了。如果这第一门课开不起来,傅奇算是前功尽弃了。
全世界会做古琴的人不超过100个,所以古琴的价格十分昂贵。为了能够开古琴课留住学生,傅奇单枪匹马跑到厦门去找做琴的名家借琴。
一开始,傅奇把话题放在自己的淑女学堂上,压根就不谈借琴的事情。等对方所有的兴趣都放到这个学堂的时候,再开口说借琴的事,并且向对方保证借用的同时还帮助代卖。一听说傅奇办了一个这么有创意的学堂,来学习的人正是自己的消费对象,于是对方很痛快地答应了傅奇的请求。
发聘书聘请民间古琴专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古琴有了,可老师在哪儿?傅奇对古琴一点也不了解,学习古琴的人也都隐藏在民间。突然有一天,傅奇听说有一位工厂退下来的技术厂长精通古琴,他眼前一亮赶紧和朋友一起去请老师。
“这个老师来源于古琴世家,我特意发了个聘书诚心聘请他来我们私塾传授琴道,然后他很开心地同意了。”傅奇兴奋地说道。
“我弹琴是家传的,自己弹着玩,要教琴基本上也都是在家里教,在外面基本上没教过。” 古琴老师吴同光坦言。
傅奇的淑女学堂,让这位从来没有出过山的老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也受到很多感动,“我是5月份过去的,后来天气慢慢变热,那时候学堂还没装空调,可大家还是汗流浃背地坚持学习。另外,弹古琴的过程中手会很疼,特别是左手的大拇指,有几个女孩弹到最后手上都起泡了,可她们还在坚持学习,确实不简单。”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听到老师弹阳关三叠,有一个学生就唱着阳关三叠,画面非常美,那一刻真的就像回到了古代,就像看到了我们传统中的诗情画意,很感动,这才是真正的曲子,真正的音乐。”傅奇陶醉地说道。
由于古琴的价格昂贵,而且精通古琴的老师非常少,所以淑女学堂开设的古琴课,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第一批学员。慢慢地,傅奇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自助式的经营模式,每节课的学费是50块钱,学员只要交够一门课的学费就可以免费学习其他科目。学堂提供相应的学习工具,这样傅奇通过小小的优惠政策一下子盘活了淑女学堂的所有教学科目。
淑女学堂的男弟子
古琴课成了淑女学堂的招牌,只要是来这里学琴都可以免费用琴,还有专人辅导。所以来学堂学琴的淑女源源不断。突然有一天,一个叫狄碧云的学生找到傅奇,希望能到淑女学堂来学习,光听名字狄碧云,傅奇以为是个女孩,见面后才知道是名字误导了,其实是个男孩,淑女学堂从来都没有收过男弟子,所以傅奇没有同意接收这名男子。
狄碧云也不放弃,找了傅奇好几次,坚持要到淑女学堂来学习古琴。最后,傅奇心软了。
原来傅奇虽然把话说得很明白,淑女学堂是不会收男学生的。但是,狄碧云却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非来学不可。一来二去,两个人竟然成了好朋友。
傅奇想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中国人的东西,不光是淑女才可以学习,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忠厚老实,又是这么地热爱古琴,傅奇决定收下这个男学生。
狄碧云异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因为我那儿没有直达的公交车过来,必须走过200米到另一个站去坐车,三四十分钟后才能到学堂。过来。刚开始是晚上的课,常常赶不上那趟车,我就会倒车回家。”
有了一个狄碧云,傅奇的淑女学堂又接二连三地收了好几个男弟子。他们也和淑女们一样,认真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洗礼,有些人认为其中的一些东西已经不合时宜,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可就在这个时候,傅奇却把它们变成了新的时尚。一个淑女学堂,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再次焕发了新的光彩。正是他的一个创意让这么多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聚到一起,与此同时也收获了一份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