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成功是因为了解市场
文/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
在过去几年中我不断接触投资者,记得在2006年时,我接触到当时全球最大牌的VC。他问我一个问题,百度做得很成功,但是你们就是一个中国公司,什么时候中国可以出现一个真正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
我跟他讲,我认为这个时机大概是中国互联网的网民人数变成全球第一以后的5年时间。为什么?首先要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来支撑你最基本的东西,然后才可以去想国外的东西。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心愿,有一天我们能够走出去。
现在4年过去了,百度的股票从50元涨到500多元,这个心愿如果说要完成,我觉得其实才刚刚开始。很多中国公司在此之前也走了很多国际化道路,但中国公司的国际化大多时候是被迫的。比如当时中国要进WTO,大家觉得如果我们不走出去,别人也会进来,我们的政策保护也就没有了。但是这样的状况在互联网领域是不存在的,互联网领域一开始就没有受到WTO的保护,反而,经过十几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的非常好,非常繁荣。
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两年半之后,我要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就给自己设了一个条件:我要进一家能够上互联网的公司。1994年,即使在美国,能够自由上互联网的公司也不多,所以互联网的吸引力还是非常非常大的。
当时我也在思考,尤其是90年代末,我在思考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很有影响力的、非常成功的软件公司?我不相信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软件市场太小了,在90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中国的市场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成功的软件公司,所以不管从事软件工作的人多么聪明,不管这些人在执行力上多么到位,中国的软件公司仍然没有可能跟国际上大的软件公司抗衡。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就不一样了,如果从网民人数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互联网是全世界第一大市场。在10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人数只有一千万左右,10年的巨变产生了很多机会,我们每个互联网的从业人员都是它的受益者。所以,今天中国的互联网是很多其他领域的人羡慕的一个行业,今天中国互联网是很多其他国家的互联网人羡慕的一个市场。
但这并不足够,中国的互联网应该在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2005年百度上市的时候,律师帮助我们写招股书,当他们了解了百度的情况之后,在百度后面加了“in China”,我让他们去掉,后来又加上了“Intnet”,我又把Intnet去掉。我觉得这么重要的文件,我们要把公司未来的愿景写出来,里面既不能有中国,也不能有互联网。
1999年底,我决定创业的时候,只要在公司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com”就可以拿去上市了,当时我注册的是“Baidu.com.ink”,早期百度的Logo没有“百度”这两个字,只有前面的几个字母。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人看不太清楚名字,迫于压力,我们把Logo做了修改,加上中文部分。我也相信有一天我可以把它再去掉。
有这么大一个心结,当然要付诸实施。2006年,我们第一个市场选择了日本。首先因为日本市场很大,当时它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二是离得近;三是语言和文化上有很多相似性。
综合考虑之后,我们觉得第一个应该尝试的是日本市场,这和很多其他公司的国际化路子很不一样。我们不是去买一个国外的公司,也不是走第三世界国家,或者到新兴市场去做。因为当时互联网产业还处在早期阶段,新兴市场都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根本挣不到钱,绝大多数的大市场又都是一家独大,这样的情况下要往上走困难很大,而且走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弯路。
百度在中国成功,是因为我们了解中国本土的市场,我们用自己的人,我们用自己的产品和团队了解用户,了解市场,由他们来决定我们做什么,怎么做,最后胜出了。所以开始做日本市场的时候,我们先要找到一个人,他可以不会讲英语,但一定要非常懂日本的消费者。最后找到了,他对互联网的产品没有那么清晰的理解,同时又很固执,说你们中国人不懂日本,所以必须按照我的做法做,做了很长时间之后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这样我们才逐渐认识到,当你进入另一个更加成熟的市场,进入一个喜欢按部就班做事不喜欢创新,不喜欢冒险的市场的时候,也许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当然,现在百度的日本业务仍然处在早期阶段,但我们很有信心,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机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市场。我在今年百度10周年的庆典上讲,未来的10年,我们要让百度的名字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场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怎样做到?我现在也没有想清楚,但是唯一清楚的是,必须要等着我们的竞争对手犯错误,他们一旦犯错误我们就起来了,百度10年前就是这样起来的,未来如果要国际化,我们也要拿它做法宝。